第二五零章 思量(1 / 3)
第250章 思量
“这是为圣上御览的表章,会经阁臣之手,再呈送圣上。”樊一蘅将手中表章放在案上,又指了指,这才交叉十指,一边沉吟着一边缓慢而有力地说道:
“下面老夫所言,你们二位务要听清,这是给皇上亲览的密折,我们三个人要联名签押。”
“太傅请讲。”范文光躬身领命。
“蜀王三子枰枻,冒其兄长枰樻之名,招摇撞骗,蒙蔽圣上。”
这一回说的才是朱枰枻一案的来由,以及大量的供词引用,但是自始自终,媅媺的身份之事一个字没提。
这时南离才算理解了樊一蘅的良苦用心——自万历末年入仕,浮沉宦海三十余年的六朝老臣,一直在维护皇家残存的那一点颜面,尤其是当今皇上的颜面。
当今的永历圣上,为闽赣粤三省臣工所拥立,很大程度上都是得看阁臣、镇臣的颜色行事,若是朱枰枻招摇撞骗的消息传扬开去,可谓又要被扣一个识人不明的罪状。
因此前一份明面的奏折都是在为袭封蜀王的无故失踪一事而议罪,丝毫不提朱枰枻的身份之事。
只有后面这封即将呈请皇上御览的密折才说明了袭封蜀王身份的真伪,以及朱枰枻的来龙去脉,还有与进贡的蜀藩贡使如何冲突的来由。
这里面留下的一个活扣,那就是真正在蜀地的世子朱枰樻如何,一句不提。
这个密折的文稿券录完毕,樊一蘅才说了一句:
“便是袭封的蜀王被废了,废过之后,枰枻就是枰枻,枰樻就是枰樻,蜀藩如何袭封,再请皇命吧。”
南离闻言心中一动,这句话说得似乎是那么回事,很简单,可细一咂摸,很不简单!
谁是枰枻,谁是枰樻,枰枻在哪儿?枰樻又怎样来龙去脉?人都在他赵南离手里,这说道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