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除夕(1 / 3)
洛英有疑虑,但没有人证实。虽然养心殿走到乾清宫不过十几分钟的路程,但他要是不让她见,她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顾顺函传过一次话,神情颇古怪,话讲得言不由衷:“快过年了,万岁爷有忙不完的事儿,知道姑娘不耐这些俗礼,身份上也不方便参与,这些天就少见面吧!等忙过这阵再说。”
连如蝉都大概猜到了,她怎么估摸不出缘由。
但这个缘由也太过牵强了?胤禛有什么想法她不知道,她什么都没想,什么都没做,照个面,说几句话,至于这样小题大做吗?要不,本已经厌弃她了,找个理由做决定而已。
可是又不像。
那日中午,他还从乾清宫过养心殿看她,见她在抄词,道:“你什么都好,就是这一手字太有碍观瞻。”说着,握住她的手教她握笔的方法、运笔的手势等,教了一阵,放开手,让她自己试试看。
她写了几个字,自己也觉得难看,便把毛笔换成画画的炭笔,调皮地自辨:“笔不好,我用这笔写要好看许多。”
说着,顺手写了几个字,没成想,落在纸面上的竟是几个英文字母。
他意味深长地笑,她吐了吐舌头,倒也无所谓,朝夕相处的两个人,彼此都没有戒备,生活细节、琐碎闲谈中,露馅的地方多了去了。
他刮着她的鼻子,笑道:“跟你这个洋人谈书法,简直对牛弹琴!”
她皱着鼻子撒娇:“怎么是洋人?明明是中国人。你看,又没有红眉毛绿眼睛!”
他浓眉上扬,说未必没有,或许只是没有看真切,于是凑近看,她吃吃地笑,说看得太近,后悔了,不给看了。两人追逐起来,跟嬉戏的孩子似的,他走进养心殿的门时还一肚子的事,这个时候全都忘记了。
终于把她捉进怀内一番捉弄,又看到摊在桌上的字,揶揄道:“你给朕的信简,朕看了几个字,膈应得饭都吃不下。多好的情意,都糟蹋了。”
她想起那些龙飞凤舞,也笑起来,却好歹一番心思,被他用来玩笑,啐道:“对不住了,影响你的食欲。以后再也不给你写信,一个字也不写,但愿你胃口好。”
他哈哈大笑,但李德全在叩门催了,只好起身,临走时,象老师似地布置作业:“玩笑归玩笑,字还是要练。限你今儿把这首《声声慢》好生写上十遍,晚上拿来朕过目。”
待他走后,她翻出几本字帖,练了一阵,然后认认真真地抄了十遍《声声慢》。晚上八点,按两人的约定是去乾清宫陪伴他的时间,她揣着这一沓纸,不料在半路上与胤禛不期而遇,随后便在凤起门口吃了闭门羹。自此,他杳如云鹤,留着她疑恨悠悠。
如果为胤禛,那是一场误会,可以说清楚。如果突然不爱了,一拍两散时,就把东西还给她,让她离去,虽然难免要伤心一场,也比现在这样不明不白不理不睬,把她扔进油锅中翻滚煎熬要强。
所有宫殿张灯结彩,欢喜过大年,养心殿成了紫禁城内的独立小世界,这一圈用红色围墙环绕的院落,人迹罕至,她抄的词真是应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到了十二月二十九这日,顾顺函光顾了一次,送来些许过年的饰物,秦苏德和如蝉披挂一阵,门上墙上终于有点红色,显示着零落的喜气。
怕洛英问起,顾顺函送了饰物之后,连盏茶都不喝就说忙,掉头就走。
养心殿虽然殿门紧闭,翌日天未亮便闻得礼乐鞭炮声响,围墙外甬道上脚步声震,随着日头越来越高,阵仗越来越大,正午时分,礼炮数门震耳欲聋,三呼万岁不绝于耳,整个四九城估计都听到了动静。德子如蝉出殿看热闹去了,洛英坐在廊下,望着前方被红墙包围起来的一方空地,这一天,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冬之末,人在阳光下,当不会太冷,她却丝绵锦袍外再套猞狸皮毛长比夹,手里捂着掐丝珐琅的黄铜手炉,虽然如此,还是觉得阵阵寒意从骨头里散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