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同学们(5)(1 / 2)
五、我和s同学的恩怨情仇(一
江苏人在外面不抱团。我们在军校的6名江苏籍同学虽然不团结,但也谈不上斗,因为彼此的性格、能力差异化明显,没有斗的可能。
大一下学期(具体时间节点有些模糊了,s同学的父亲因病去世,他犹豫是否请假奔丧,找我商量。虽然平时没有交流,但这种事我还是义不容辞的,便陪他一起找队干部请假。同时得知他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我便自作主张地和二区队的团支部书记商量了一下,以团支部的名义在同学之间发起捐款活动,具体数额记不清了,但当时来说也还可以。
晚上教导员专门找到我,首先表扬做得好,体现了同学之间的情谊,但同时也委婉地批评了我自作主张;并提醒我今后再有类似的事情一定要提前沟通,提前向党支部报告。
教导员的批评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严格意义来讲,我们在不报告的情况下发动捐款其实是“无组织无纪律”行的为。但当时我不是这么想的。可能是青春叛逆期的缘故,我认为我做的是好事,不应该受到批评。
军校每天下午有个体能训练,先是长跑,跑完后再搞搞器械、放收被复线和一些单兵训练,等收队回宿舍时已经是疲惫不堪。为了补充水分,每人回到宿舍基本都是喝满一肚子水。
我则喜欢泡一大搪瓷缸浓茶,稍凉后一口气灌下去。我从那时开始养成喝浓茶的习惯,而且慢慢知道了一些茶的基本知识,也才知道好的绿茶只能生长在江浙皖一带,此乃气候和土壤使然,没办法。
那天我先灌了一大缸浓茶,然后又泡了一缸,端起来走到宿舍的走廊上,边喝边看着院墙外华灯初上的天河体育中心发呆。
“谢谢你呀!”我转头一看,原来是同乡s同学。他没说什么内容,但我知道他肯定是指我发起捐款的事、我帮他请假回家奔丧的事。其实那件事已经过去两年了。这两年我和s同学因为不在一个班不在一个区队,而且他的性格文静不多话,所以私下里我俩是零交流。那天他特意示好,我颇为惊讶。
我的文化成绩在军校4年里算是名列前茅的,但s同学比我还强,他入校时的高考成绩比我多了近3分,国内好的大学他基本都能达线。大学4年8学期,他的文化成绩一直排在前1、2位,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我顺口答道:“不谢,这件事放在谁身上我都会这么做的。”因为没有共同话题,所以那天在走廊上有一搭没搭的扯,临结束了,他点题:“我蛮羡慕你的!”
我很奇怪:“羡慕我什么?我俩都是苏中农村的,家庭条件都一般,你成绩这么棒,以后好好读个研究生,你的前程远大!”
他说:“不,我是真的羡慕你,你的各项能力比较均衡,又是笔杆子。而且队领导特别喜欢你,和同学们处得也不错,毕业分配你一定会回到江苏!而我这样的,很难说,也许会到xj,也许会到xz。”
我说:“不会的,你放心吧,听说毕业分配有个大的原则:哪个军区来,回哪个军区去,南京军区辖地五省一市,我们拢共才来了6个人,怎么的,也能回华东的。”
谈到将来,他有点默然,说:“我恐怕难回去哦。”
我不知道哪根神经突然高速运转起来。我问了一句:“你真的担心毕业分配的事?”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又加一句:“或许我能有办法保证你回到江苏去,而且肯定是好单位,只是……”
他听到我有办法,赶忙追问:“你有什么办法?”
我为我自己的想法感到刺激感到好笑,有些讪讪然:“我再想想,我再想想。”
我高中阶段寄宿在一个亲戚家里。亲戚家有个姑娘,长我一辈却小我两岁,瓜子脸,身材苗条,端的是一个美人胚子。只可惜她学习天份一般,初中毕业17岁就招进了盐城棉纺厂。她爸爸是个老兵,复员回到老家镇办企业工作,其时正是江苏乡镇企业方兴未艾期,他能力不错,发展较为理想,其它万事顺心,唯独没能提干在他心里始终是个挥之不去的遗憾!
那天聊到这儿的时候,我突发奇想:我这个表姑家经济条件很好,长相漂亮,如果能撮合他们成一对,那表姑家一定会倾其所有为s同学的前途努力,表姑也是终身有托!这岂不是两全齐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