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开启大航海时代(2 / 5)
“太遥远了!怎么可能!”何育杰说,“那是科学界至高的奖项。”
不过这个发现被淹没在他的α粒子散射实验无比耀眼的光芒之下。
“院士先生的思路清晰,推敲过程也没有漏洞,确实很有道理,”何育杰赞道,他本来就是搞物理的,当然知道原子物理学的分量,继续问道,“您说的这个课题如何进展?”
他又拿出范源濂寄给自己的一封请他回国整顿北大的信,想了想还是放下,“帝制之祸,不知道何时能消。如果真的恢复帝制,我想北大还会延续现在‘两院一堂’的荒唐情况。学生仍然都是一群官老爷,来到大学里只想镀金,将来好升官发财,这可不是大学的样子。”
每一天何育杰都会用漂亮的楷书将当日实验情况记录在册。
“原来这个何育杰来自北京大学,”蔡元培若有所思道,“我一向认为北大学生过于陈腐,原来教职工队伍中还有如此英杰。而疏才不仅有通天之才,还有伯乐之眼,难得,真是难得!”
以前看悬疑电影或者破案电影时,一直很纳闷大侦探怎么想出来的;然后看完整个故事又发现,原来没有那么复杂。
李谕说:“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写字好真的能提升做学问的兴趣。”
要是正向把故事理顺,往往没什么难以想明白的复杂关卡,甚至可以说平淡如水。
比如生物学或者医学,他即使没有任何基础,但花上十年工夫刻苦钻研学习,就朝着抗生素、大分子、双螺旋之类的方向走,绝对可以拿很多诺奖。
论文写完后,何育杰想让李谕作为第一作者,但李谕还是慷慨地让给了他。
之所以一开始想不明白,看完后觉得完全可以理解,就是因为正推和反推的巨大差异。
分析实验数据则是李谕擅长的,但结果其实已经非常明显:所有粒子被轰击后,都会轰出一种带正电的粒子,它的质量正好和氢原子一样,相对质量都为1。
李谕点了点头:“没错。”
李谕断然道:“它就是我们要找的东西,是所有原子核都存在的一种基础粒子。”
随后,李谕把这篇论文寄到了《science》以及《nature》。
卢瑟福仍不失大师风范。
高考数学最后一道大题就是这样,老师讲时,大部分人都听得明白。但在考场上,你就是逆着推不出来。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极有轰动性的科研成果,尤其在这个战乱频飞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