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容易,坚持更酷(1 / 1)
很多时候大脑会给我们一种信号就是,坚持是一件很傻的事。
在生活中当我们发觉自己有些能力欠缺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拉开架势去学习去舞弄。通常我们会在第一天兴致点达到最高,第二天抗拒的那个声音也就越明显。所以一个新念头的出现到行动开始做时间上如果超过三天的一般很难被完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顺应大脑中思维的这种规律去实现自己的一些小愿望。但是更多时候当我们想要完成一件相对新意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挥之不去的声音。时常在想那个出面阻止的声音到底是在什么时候,被埋在了记忆的深处总能在决策的关键时刻将事态变得扑朔迷离。
遥想我们在学生时代尤其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常常会思想抛锚沉迷于各种游戏和课堂以外的事情,试想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走神的现象的出现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通过了很多的采访和问卷,用两种视角分别给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视角就是成人的视角,站在成人的视野中一个好的学历证明一个好的大学以及在整个学生时代里掌握的学习新东西的这种能力,是可以帮我们在职场获得一定的优势从而带来生活上的改观;因为经历过这件事情你参与过亲身体验过这种残酷,所以你所得出的经验会告诫和指导你对学习这种态度和期望值会偏向于学习期间干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是不正确的。
但是我们站在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角度去看待这样一件事情,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直接带来的成就感和间接带来的优越感在这个阶段是很难理解和被认知的,很多小朋友会在课堂之外找到一个项目来弥补课堂上丢失的自信。这个其实也符合成人世界里的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沉迷的原因是这件事本身可以带来一定的情感上的满足。但这种沉迷往往是低效率的很难迈向职业化,比如为打游戏而打游戏的人很多但是打游戏打成职业选手的人却很少、为学习而学习的人很少但通过学习知识而实现某种岗位的提升确有很多、为工作而去工作的人也同样很少但通过工作解决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的人却很多。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小朋友眼中要完成一件事情大多处于喜好、兴趣本身,而很少考虑这件事能给未来带来多大的益处。
根据两个不同的视角,我们可以发现在成人的视野中僵化固化的东西非常多,这跟我们期望的其实是背道而驰的。按照以往的经验掌握的知识越多解决一件事情的方式方法越多也越完善,但事实上坚信的事情越少越容易举棋不定所以可塑性不强;但在小朋友的视野中很多东西都是新颖的,条条框框很少想事情也比较简单吃饭就是吃饭喝水就是喝水,开心了就笑难过了就哭所以可塑性很强。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造成这两种阶段的局限大多数情况下与我们接触的老师有关,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通常这些老师让我们做的正确的事情我们的记忆却是是模糊的,但师长不让我们做的事情记忆却是深刻的。这就好比十多年前你上的课是什么你可能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你接受批评的经历一定很难忘记。这里的师长只是个泛指,而且这些师长与我们的关系越近杀伤力越强。比如迎面走来一个人上来就给了你一个大比兜,你肯定会还手;但是如果给这个大比兜冠以爱之名,大部分同学还是会欣然接受的。所有事件都要还原到当时的时间和空间中我们也相信这些规矩和戒律都是好的都是教人从善的,倘若由此形成了一种习惯比如拨一下动一下的习惯等靠要的习惯却是致命的。
所以在一个人成长的经历中会出现很多的约束条件,这些约束因素的出现可以让小朋友经历过很多的试错之后按着规定的路线行走这点是很让人欣慰的。但是这些约束因素同样也会像栓住小象的那根铁链一样,只需要很小的力量就可以约束住已经成年的大象。讲到这块我们稍微的总结一下,突然的心血来潮想学习完成一件新技能,通常我们会借助已有的经验去指导思考。通过学生时代的学习经历我们会牢记住老师们不让做的原因诸如这样做对个人前途没什么改变、这样做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这样做即使个体做的很好也并没有什么卵用之类的“大棒”记忆。相信至少有一半的人对于学生时代长期饱受的那种压抑感和单一奋斗目标摧残揉捏下产生的麻木感和顺从一直会延续一生。也就是人为定义的好坏、值得与不值得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人的创造潜能。不幸的是我们通常记忆的那些等待有人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习惯通常会使一个人走向低迷,这些习惯会让我们借助以往的经验这次以往的经验在帮助我们进步的同时也是限制我们发展的因素很多人很容易忽略这一点。
同样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危害性更大,就是“没有人真正希望你过得好”这类毒鸡汤。喜欢喝这类毒鸡汤的人,是我们见过的最可怜的一群人。在他们眼里人性本恶,他们坚信“我过的好,你会嫉妒我”、“我过的不好,你会嘲笑我”、“果然你还是图我的钱”、“靠近我,你一定有什么目的”诸如此类的大有人在。这个世界最神奇的地方就变成了你看到的都是你想看到的,看着看着你就会混淆黑白因为你想看到的就是这个事情本身这样的错觉还会在这样一个怪圈中不断自我强化训练直至自己坚信不疑。这类同学不出意外的话,大多孤独终老郁郁寡欢恶疾缠身。我们举个类子我们都听过一个笑话,网传几位养生大师寿命不是很长而抽烟喝酒的人反而寿命要长一些。真的是这样吗?每年因吸烟致癌喝酒走丢的数不胜数,自律爱惜生命笑口常开的更是悠哉悠哉岂能一叶障目。
我们一直强调要尽可能的刨除人为的干预去想去干一件事情,在很多时候我们花费的成本主要有沟通成本、决策成本、信任成本。这些成本的出现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基于以往的经验或者请教他人所产生的,很少我们会打表格运用算法和数据去冷静分析而是选择相信片面。历史的众多奇迹告诉我们人与人的合作并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不是数量的堆积而是质的飞跃。这种众人的合力所组成的强大外脑,思考的维度和深度一定会在体量上大于个人同时个人的钻研也会在局部将这种合力击垮。我们习惯了找规律和分类,但很多事情并不能形成规模也谈不上规律所以会出现思维和思考的盲区。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坚持和执着往往得益于我们从中可以获得满足和一定的幸福感,所以大脑也会将那些需要自律才能完成的事情定义为困难的不值得的归类。因为自律是不符合人性的,人在能坐下的时候是很少站着的在能躺着的时候也是很少坐着或者站着的因为那样会显得很傻不舒服。所以很多潜能也只是在临界值或者极限条件下才被激活,人大部分时间都是会选择让自己持续处于相对安全轻松的环境当中的所以我们要学会顺应大脑思考的这种规律性。
当我们在努力学习一门新技能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在内心告诉自己做不成是正常的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不可能完成。我们要不要试一试三天很快就会过去,三天除去一般单位时间都在睡觉,每天中又会有两个小时到三个小时在吃饭。所以三天时间真正需要我们坚持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只要在大家能坚持到十九分钟的时候坚持到第二十分钟。只要这次的效率比之前自己的坚持更充实就可以了,这并不难这不仅不痛苦还会有闯关的满足感。我们一直也在说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看法决定着这个人的活法,同样我们采用这种能让我们欲罢不能的上瘾方式学习和创造我们不仅可以在学习时取得成功还可以在事业上取得沉淀与成长。我们要给自己不断的减压,因为我们清楚很多时间上的运用就像我们用手去抓细沙一样。心越狠手抓的越紧越抓不到多少,反而用手一舀就可以舀到不少。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参与者经历者见证者,但从未真正占有过。
你能汲取的真的很少所以不要为结果去过分悲伤,重在享受这个过程。就像此时正要学习的新技能一样,很多时候只需要会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一定要拿金牌。无关输赢重在参与,只要行动的占比逐渐多了起来那么空想的占比就会减少烦恼好焦虑也会减少坚持是一件很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