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又见口罩姑娘(求票票!)(2 / 3)
而且老先生的反应也印证了罗宇洋先前的猜测,这老先生不一般,对古董非常了解。
显然,老先生也知道这幅功甫帖的来龙去脉。
这说明老先生的水准也绝对不低,甚至可能也是专家级别的。
难道吴百涛所说的大人物,就是这位老先生?
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但罗宇洋觉得这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事情。
这时,罗宇洋看着那幅苏轼的字,忽然发现了什么:“咦?”
老先生问道:“怎么了?”
罗宇洋说:“这幅字……似乎不对。”
因为有围栏隔着,所以罗宇洋又凑近了仔细看着,一直看了几分钟。
终于,罗宇洋叹了口气,说:“希望这不是吴先生买的。”
老先生露出讶异的神色,然后又问:“你觉得哪里不对?”
罗宇洋说:“虽然这字确实不错,但并不是苏东坡的真迹。”
老先生听后,双眼居然明亮了起来,露出更加异样的神色:“小伙子,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罗宇洋看了老先生一眼,倒是有心想要说得详细一些。
“其实古字画相对于其它的文物是比较好鉴定的,先看笔力,如果细细推敲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如果对苏大学士的字迹比较熟悉的话,那其实第一眼就会觉察出不协调来。”
老先生看着罗宇洋,眼睛多了几分疑惑,喃喃地说:“第一眼?你……”
罗宇洋继续说:“如果再仔细看的话,就可以看出很多终点,比如说宋时,有钱的文人喜欢用矿物墨写字,就算岁月流逝也不会褪色,虽说苏轼一生也谈不上多富有,但至少在送别郭功甫的时候并不穷,好墨汁还是用得起的,所以现在这幅字还没有褪色确实没什么问题。”
老先生出声问:“那问题在哪儿?”
罗宇洋应道;“主要还是作者用笔时的状态有问题。”
老先生微笑不语,似乎已经明白罗宇洋要说的内容了。
罗宇洋指着字帖,继续说;“每个字的着墨在轻重上还是有差别的,比如笔画比较多的谨字和奉字最为明显,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用墨的轻重有一些落差,那种第一眼就有不协调的感觉,就是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