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心不足(2 / 4)
一名约莫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步入书房,而后回身关上了书房门,来到赵够面前数步站定,躬身行礼道:“孩儿见过阿父。”
“坐吧。”赵够示意儿子坐下,转而问道:“为父刚回府不久,你此时便过来,有什么事要与为父商议?”
“天大的事!”青年男子方跪坐下在几案一侧,听到父亲问话,顿时神色微微有些激动,遂忍不住开口大声道。
青年男子本名赵炅,后因其父在辽东国朝中为臣,而辽东国又改国号为“晟”,他父亲便将他的名给改成了“炯”,于是便成了赵炯。其实,不只是他,但凡在朝为官的文武大臣,他们本人以及家中子孙,家族子弟,凡名字中带有“日”字与“成”字的都改了名字,有的改为同音字,有的改为同义字,有的改为异体字,有的改为通假字,不一而足。至于名字中带有“晟”字的,自大晟改国号以来,已十余年,所以,如此长久的时间,他们的坟头草长势定然旺盛,如今想必已经很高了。
“毫无城府,沉不住气!你都三十三岁了,不是十三岁!”赵够见儿子激动的模样,顿时怒从心头起,语气严厉地训斥道。
“孩儿知错,阿父消气!阿父,孩儿真有天大的事与您商议!”赵炯连忙拱手施礼,开口道歉,同时向父亲解释事出因由。
赵够瞥了儿子一眼,便继续拿起茶杯饮茶,饮了两口,说道:“说吧,什么事?”
“阿父,您想不想继续做丞相?您想不想封侯?甚至封公封王?!”赵炯激动地面色微微发红,声音颤抖地说道,一双眼睛紧紧地注视着父亲的眼神和表情,想要从父亲的眼神和表情的细微变化中,揣测出父亲的心思。
岂料,赵够的反应注定令赵炯失望了,赵够闻言,神色毫无波澜,仍自顾地品茶,好像完全不在意儿子所说之言。
其实,他已经猜到了儿子的来意,只是,他心里特别矛盾,既怨恨卫起的无情,又有些怀念卫中在世时的日子,还有些感慨卫光在世时整日瑟瑟发抖,战战兢兢做官的日子。
可是,卫光再霸道,毕竟也没有危及他的利益,赵够在卫光一朝时不仅官运亨通,而且还成了卫光留给卫中的砥柱朝臣,栋梁首辅。如今故人已去,现在赵够回想起来,卫光为人虽然霸道,甚至有些蛮不讲理,但是还真非吝啬小气之人,相反,卫光还专门将秦国的亡国之君追谥为皇帝,可见其心胸气度。
卫中在赵够眼中就是最好的皇帝,既听得进劝谏,也有自己的主见,并且学识渊博,熟悉名家经典,更是善于治国理政,军政农商皆有其独到之处,凡公文奏章从不假手于人,也从不宠信阿谀谄媚的小人和近侍宦官,又能够平衡朝中各方派系和势力,安抚关中世家大族,最重要的是信任朝臣,无论是他这个首辅丞相,还是三公九卿之下的属官小吏,卫中都能够谦逊有礼,恭谨对待,从不以权压人,实为难得。
对赵够而言,卫中惟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后宫除却皇后一人之外,再无任何妃嫔。这倒是彻底杜绝了后宫争斗,可是,皇后虽然从不干政,但是却只诞下一名男婴,也就是现在的嗣皇帝今上卫起。因为没有竞争者,所以卫起比起以往历朝历代的太子都要幸运,甚至,他可以说是中原有史以来储君地位最安稳的太子。大晟之前历朝历代未有皇帝,也没有皇太子,国家储君都只是王太子,甚至王太子之下的公子,卫起不仅是储君地位安稳,太子自身权势也极大。无奈,这天命太子,国家储君,却是个目中无人,无法无天的熊孩子。
赵够心中矛盾之极,他既不想做出背主弑君之事,又不甘心大好仕途被一个十岁出头的小皇帝给彻底断绝。而且,方才儿子所说的那句话彻底触动了他,即便是官复原职,也不过还是朝廷首辅丞相,那与此前并无区别,却还要背负弑君之名,最多做一个挟君令臣,权倾朝野的权臣。但若是封侯,或是封公,甚至封王,那自然就另当别论了,他如今已年过五旬,丞相难道还真的能做到死吗?即便能做到死,他还能活多久呢?年纪越大,越惜命,越怕死,更怕身后无名,也怕无后继之人,若是得以封侯,那定然可以封妻荫子;若是得以封公,那定然可以封地采邑;若是得以封王,那……他不敢想下去了,因为他想到了十余年前的天下格局,九国并立,群雄争霸,涿鹿中原,定鼎天下……想到这里,赵够呼吸渐渐变得急促,面色也些微潮红,拿着茶杯的手也在微微颤抖,开国立业,再建新天,他不确定他能否做到,但是他心中的权力欲望最终还是战胜了良知和所谓的君臣纲常。
赵够缓缓平复着自己的心绪,半晌,抬首看向仍然目光灼灼地注视着自己,等待着答复的儿子,开口道:“废话少说,说重要的!”
“诺!”赵炯闻言,知道父亲已经改变了心意,下定了决心,做出了最正确的抉择,顿时大喜,连忙说道:“阿父,孩儿知您心中之苦,阿父莫愁!宫中戒备森严,且暗藏武道高手,所以孩儿已经秘密联络了一名武道高手,为人机警,绝对可靠,化劲宗师境界,普天之下,可与之匹敌者不超过五十人!阿父,如何?”
赵够闻听此言,登时面露喜色,可随即便想到什么,脸上的喜色又退了下去,幽幽说道:“为父还以为是化劲大宗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