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322节 斩草除根、关系(4 / 6)
兵统局就申请指令复查,这就需要大数据处理中心配合,中心显然也知道事态有些严重,复查效率很高。
“特派指令是什么?”
“不知道”。
“那行令人是哪个部门的?”
“不知道”。
兵统局大佬们有些懵逼,你们大数据中心不是什么都知道吗?怎么此时一问三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不愿意告诉我们?或者牵涉到什么机密?
中心大佬们也很心累,表明确实不知道,没有其它因素,不要七想八想的。
虽然兵统局大佬们怀疑,特派指令是交给警危司执行,但他们没有证据,这就很尴尬了,没办法将“锅”甩出去。
大数据下达的指令,必然是有依据的,但大数据不会提供这些依据。也就使得能够接到指令的机构,对大数据一直存在置疑。
兵统局对“河真晃”暗中展开调查,这个调查督查局早就展开了,没有任何信息表明他有隐藏的犯罪,而且他也没有触及到什么人的“利益”。
虽然他的一些演讲,曾在现场遭到“异”见者扔臭鸡蛋,却没有上升到仇杀的地步。
“假定,假定啊”,兵统局某大佬强调一句。
“假定特派指令也是下达给警危司,那这个河真晃,就必然牵涉到危害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朝这个方向调查”。
“河真晃一直靠演发展壮大正统之剑,言论就是他的武器,那会造成警危的,就必然是他的言论。”
“调取他这些年公开的演讲,再输入智脑进行推导,看看言论上是否逐步激进,或者隐藏着鼓·动”。
两个小时后的关闭鞘表,智脑虽然比不了大数据,但也是山寨大数据的。
智脑给出的评测,指明“河真晃”确实隐藏着一些“鼓”动的言论,就如“众口铄金”,一旦正统之剑的成员被“洗”脑,大概率会有激进行动。
“在数据收集方面,智脑与大数据相同,然而,大数据却总能推演出,类似预知的信息数据,而智脑却是不行,区别在哪里呢?”
“区别在哪里,我不知道,但我确定羌漠的大数据处理中心,并不是真正的大数据,比我们拿到的分机要先进是肯定的”。
“是不是讨论错方向了?我们要解决‘河真晃’的问题”。
“怎么解决?说他的言论会引发动荡吗?智脑推算,动荡发生的时间是11个月甚至更长,我们怎么跟公民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