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苏州城(3 / 4)
开采成本更是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算下来,售价是成本的2倍,甚至更多。明清对私盐利润很忌讳,一点也没说,只是说官办食盐的利润有65%交了户部正税,其余留给地方。
王业键(清代经济史研究专家估计1753年清代的盐税,包括定额和附加税在内,总共是8768万两,占当年国家税收总额的比重不到12%。宋代财政对盐税的依赖不断提高,南宋盐税对财政贡献超过3%。
所以说,水很深啊。
所以说,林家的家业丰厚,林如海就是管盐业监督的。你把人口和每人的食盐量一算,乘以税收,减去正税,这就是私盐的获利,这还是理想情况,
私盐的质量和价格都优于官盐,而普通老百姓吃不起盐的,盐水就是一大法宝。
但你把能吃得起盐的人算一起,盐收入也不止这一点。就算林如海真像他的名字一样,清廉如水。每年的分利,你不收,下面怎么收?再不收,下面人就要花钱给你升官了。
所以林如海干了一任巡盐御史,一两百万两可能没有,但大几十万可是有的,更何况是列侯之后。这份祖业也做不了假。
从元春参观大观园来看,她在皇宫里都觉得奢侈了。贾府在元春回来后,早就是个破窟窿了。没拿林家的钱,总不能用薛家的钱修吧?
但柳湘莲叹了口气,和林妹妹年纪差距太大,估计是尝不了仙草泪水的。
要等十年的话,自家的父母第一个不会放过自己。想什么好事?林如海看不看得上还是另一码事。这年头姑表亲和姨表亲可是惯例。哎,叹气。
穿好衣服,柳湘莲尽量表现得像个儒学士子,虽然他准备改造儒学,但不是还没开始吗?
饭还没开始,柳湘莲饿了,又不能直说,你家的饭还没开?于是柳湘莲准备主动见林如海。
“老爷还在前面处理公务,公子在此稍等下。”丫鬟招待完柳湘莲便也退出去了,留下柳湘莲一人搁这儿发呆等饭吃,主动去买吃的是对东道主的不礼貌。
柳湘莲倒也不会真发呆,林如海怕是要考校他的功课,估计也知道饭桌上不要问孩子成绩。
柳湘莲把林如海的文集背诵的滚瓜烂熟,有信心也不太可太放松,柳湘莲自我激励着。
等了有两炷香的时候,便有一身着青袍,腰系银带的官员大步走来,举步生风,—看就是位干练之人。
柳湘莲恭敬拜道:“故交外侄儿见过叔父,请叔父大安。”
林如海人虽消瘦,气度却是不凡,他虽是四品官,可握有实权,江南盐政都归他管辖,但对柳湘莲也没有摆出威严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