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赵匡胤错杀忠良(2 / 3)
这次老赵也是身先士卒,与手下的军卒一样,也坐在一条小小的皮筏子上,血气方刚,乘勇向前,防护用具什么护身铠甲呀,盾牌之类根本没带,轻装上阵,是便于爬城,遭遇如此猛烈的箭雨,无疑是自杀式送死,士卒纷纷倒下,就在他性命危机时刻,有个人跳起来伏在他身上,为他挡箭,那“矢粗如椽”的大箭钉在那个人大腿上,立马就昏了过去,让赵匡胤捡了一条命回来。
这为他挡箭的是谁?——是赵匡胤帐下亲校随从张琼,用今天的话讲是他的警卫班长。
赵匡胤带着张琼退了回来,对张琼的伤要紧急处理一下,这时张琼已经苏醒过来,那箭头插入骨中无法拔出,张琼这小伙子实足一个猛人,能与当年关羽中箭刮骨疗伤有一拼,便喝酒一大碗,让人敲破骨头取出箭头,据说血流好几升,用半条命换来赵匡胤的平安。这么强悍、忠心的人,怎能不被人重用?于是,张琼一直是赵匡胤的亲随护卫,就像三国时期曹操帐下的许褚一样,谁都需要这样忠勇的人,谁都赏识这样肝胆之士。
赵匡胤当了皇帝,张琼自然也是最亲信的人,是内外马步军都头。老赵解除了手下哥们的兵权之后,自然也免去弟弟赵光义的殿前都虞候的职务,调任为开封尹。禁军这个重要位置谁来接任更把握?老赵心里有数,说:“殿前司卫士如狼似虎,不下万人,非张琼不能统制。”于是就让张琼接任了这一职务,没有谁更比张琼更让人放心,也是老赵对他的信任,也埋下了一个隐患,这赵光义不是一个善茬,居心叵测,把其兄解除自己兵权的怨恨都投到张琼头上。
可以说张琼对老赵也忠心耿耿,典型的职业军人,脾气有点暴躁,治军比较严厉,对手下丝毫不客气,无论平级、下级,一点面子不给,常常搞的大家下不来台,但张琼这种人比较简单,骨子里没有整人的意识,直性子人。但在官场上这种性格是行不通的,得罪一大片,几乎没人去凭良心说真话,玩的不是能力是心机,讲究“厚黑学”那一套,不整事专整人。
说来老赵也有一个毛病,总是怀疑手下这些将领,是否会弄出点“黄袍加身”的事来,对谁,无论资历深浅,只要有“位置”的,都怀疑,怕这些人玩阴的,整出谋逆之事来,就安排了“探事”之人四下刺探,监视手下的一举一动。
这些“探事”的人依仗皇帝撑腰,仗势欺人,无中生有,有的还凌辱朝廷大臣,阴奉阳违,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常常在给老赵的汇报中指鹿为马,令朝野上下文武大臣十分不满,真不知这些“密探”会在背后玩什么花样,于是,有些正直的朝臣就直言反映情况,老赵振振有辞说:这不是我发明创造的,你看柴哥(后周世宗柴荣就是这么玩的,便于统治。
老赵的“智囊”赵普忍无可忍地顶撞说:“头,你看柴哥虽然这样用事,到头来还不是让你占了窝!”
老赵望了望赵普,瞅了瞅大臣,默默了好一会,心里问候了赵普祖上十几代,就收敛了一些。
对于老赵而言,文官对他构不成威胁,他总不放心这些手握枪杆子的武人,自己夺取柴哥的天下就是先例。于是禁军的头们,一换再换,从有资历的换成没资历的,又把军权分个七零八碎,但总是放心不下,主要是那“点检成天子”给他种下心病。
殿前头儿虽然是他的救命恩人张琼,此一时彼一时,当年他待柴哥也是出生入死呀。
所以,老赵盯着殿前禁军,也让他安插到殿前中的军校史珪、石汉卿等几个小人最得老赵信任,所有的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反映上来。别看这石汉卿、史珪职位不高,却拥有老赵给予的特权,没把殿前司的头们当回事,作威作福,令殿前禁军的将校们敢怒不敢言,有理无处说啊。
张琼为人光明磊落,觉得自己与老赵是过命的关系,又心底无私,根本没把这两个小丑似的小人当回事,十分看不惯他们的卑鄙伎俩,便主持正义,在大庭广众之下轻蔑他俩,叫他俩“巫媪”,也就是“老巫婆”,很形象的,由之结怨更深,让史珪、石汉卿恨之入骨,发誓要整倒张琼,便四下收罗张琼的“罪行”,又串通另一个龌龊卑鄙的权贵、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晋王赵光义,对张琼下了狠手,要治张琼于死地。因为张琼出于忠心,为赵匡胤的社稷着想,公开反映赵光义结党营私,“为京尹,多肆意,不戢吏仆,纵法以结豪俊”,让老赵认真对待这件事,抑制赵光义的势力膨胀,以防不测,可惜忠言逆耳,多么开明的人也有昏庸的时候,这赵光义是老赵亲弟,老赵以为张琼挑拨他们兄弟的关系,老大不高兴!
于是,这史珪与石汉卿乘机罗列了张琼的一些“罪行”:擅自选用军队的战马为自己的坐骑,跟现代的公车私用一个性质;私自把叛臣李筠的仆从收归自己帐下;公然违背禁令,私养家丁百余人;平日里恣意打骂将士等等,最触动老赵的便是张琼是一个阴险小人,诋毁前任殿前都虞候赵光义,无疑是挑拨老赵兄弟的关系。
赵光义有一伙人在煽风点火,让宋太祖不得不重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