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新学(7)(1 / 1)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三个学生因为弄死弄飞了学监的心爱玩物,被打的皮开肉绽,武备学堂的师生们个个为他们鸣不平!后来又听说三个学生因此获罪而被发配充军,学生们更是群情激愤,纷纷上书宝琪为三人求情。为了压制这一边倒的舆情,宝琪便把所有学生召集起来训骂了个把儿时辰,最后警告学生若再上书求情,一概十记军棍回应!
学生们一看向宝琪求情不管用,于是又联名上书陈巡抚,列举了宝琪辱罚学生、流连勾栏、挟私报复、有辱师表等十大罪状,请求巡抚大人撤换宝琪以正视听。
陈巡抚接到学生们的陈情书,当即就把宝琪传去问话。陈巡抚先给宝琪看了学生的联名折子,然后询问学生上书弹劾他的缘由。宝琪吓的冷汗直流,他解释说学生太顽劣,受不了严格管教,便往他身上泼脏水。
陈巡抚说豫省武备学堂首开新设,遴选进来的学生也可能良莠不齐,如果真有冥顽僵化之辈,或者有个别朽木滥竽之徒,就开除出校几个以正学风。宝琪说学堂没有教育好学生,他身为学监自然也责无旁贷,他会立马回去处理好这件事,让学生们安心读书。陈巡抚把联名折子原封不动退给了宝琪,责令他妥善处理,尽快息事宁人。
学生们联名把事情闹到巡抚那里,宝琪便不敢再锣鼓喧天的把三个捣蛋鬼充军边疆了,但他也不想把三人开除出校息事宁人,他要把三个学生紧紧的攥在手里,慢慢玩弄。
宝琪把三人从禁闭室放了出来,然后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搁置了处理意见。这一招釜底抽薪果然凑效,学生们的不满逐渐平息,好像所有人都淡忘了这件事一样。
两个月以后,余复业和杨勉之给郭治远留下一封信,然后就不辞而别了。两人信里说宝琪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他迟早不会放过他们。钝刀子不杀人但折磨人,与其寝食不安的等着架在脖子上的刀落地,不如主动退学另谋出路,同时告诫郭治远好自为之。
郭治远忐忑不安的将信上交谢步瞻。谢步瞻看完,拍拍郭治远的肩膀说:“他们想多了!一只鸟雀和两个蛐蛐,跟你们的前途相比,根本不值一提!或许宝学监已经原谅了,你不要像他们一样胡思乱想,更不能意气用事,安心读书就好!”
余复业和杨勉之退学后一个月,宝琪便召见谢步瞻,说他有了处理三个捣蛋鬼和联名上书学生的办法。悬在头上的刀终于要落下来了,谢步瞻忐忑的问怎么处理。
宝琪得意洋洋的说:“这三个小畜生和联名闹事的学生统统发配海外,送到日本国去!”
谢步瞻差点惊掉下巴:这么绝儿的办法,也只有宝爵爷能想的出来!
原来豫省为了尽快完成朝廷编练新军的要求,决定从武备学堂选派五十名学生送到东洋去留学。官费留洋这件事,到了宝爵爷这里就成了发配海外。因为充军边疆都不需要耗费国帑,而出国留学还要大清国大把大把的倒贴钱,这说明远隔重洋的日本国,是个比大清边疆还要苦寒的蛮荒之地!
宝琪说:“大清是天朝上国,学生要闹事就到蛮夷之地去闹,把他们统统送到日本国去喂海鳖!”
谢步瞻按图索骥,把“发配海外”的学生名单报给了宝琪。宝琪看了一眼名单,发现少了余复业和杨勉之,便问怎么少了这两个小混蛋。谢步瞻说这两个学生已经主动退学了,报上去也去不了东洋。
宝琪咬牙切齿的说:“把这两个小混蛋的名字加上去!人去不了东夷,名字也要送去,就当他们死在发配的路上!”宝琪说完眼珠子一转,又吩咐说:“他们俩儿的修金就不用送到日本国了!”
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初,郭治远等四十八名豫省武备学堂的学生,正式启程到东洋去留学。郭治远到日本后,便入了东京的振武学校学习步兵科。两年后,表现优异的郭治远,又被选拔到陆军近卫联队实习。实习结束后,他又考入东京的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阴差阳错也好,命运安排也罢,如果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上天给你关上一扇门,早晚会给你打开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