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红衣大炮的使用问题(1 / 5)
朱梅笑道,“那要不袁臬台来用蒙语骂这包衣奴才几句?”
袁崇焕顿时吓了一跳,蒙语他是一点儿都不会啊。
何况明末的蒙语,和现代蒙古族的蒙语完全是两码事。
现代的蒙古族一般使用的是回鹘式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
前者是从回鹘汗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受粟特文影响而形成的回鹘字母,而后者是经由前苏联改造,以基里尔字母拼写而成的喀尔喀蒙古语。
明末的蒙语恰好处于跟回鹘式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两不相干的发展阶段,因为从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蒙古因信奉佛教而正在进行蒙语的“文艺复兴”。
从万历年间开始,喀喇沁翻译者阿尤希固什为了便于转译佛经,引入了许多藏语、梵语之中的内典用语,取代以往蒙古人使用的辞汇。
他还在传统蒙古文的基础上,为了转写藏文和梵文而修改了蒙语中的旧有字母,创制了阿礼嘎礼字母,以表达蒙古语中原来没有的辅音群。
后世学者将阿尤希固什改进的这套蒙语,称作为“古典蒙古语”。
所以即使是一个现代蒙古人穿越到明末,也根本无法与明末的蒙古人用本族语言进行沟通。
更别说袁崇焕是一个跟蒙古毫无关系的现代普通汉人,就算把这三套不同体系的蒙古语放到他跟前,他也根本察觉不出区别。
袁崇焕定了定神,他不知道历史上的那个袁崇焕该不该懂蒙古语,按理说,袁崇焕三十五岁之前都在科举,理应没空学蒙语。
但又转念一想,晚明士大夫的学习能力都挺强的,徐光启在三十八岁结识利玛窦开始学习葡萄牙语,四十一岁就能跟传教士们沟通无障碍并翻译西洋的科学书籍了。
说不定袁崇焕来辽东之后又学了一门蒙语呢?
反正古人没有“语言学习最佳时期”这种概念,他们没有这种先入为主的畏难情绪,认为年纪大了就不好学外语了,他们想用什么外语,就直接去学了。
袁崇焕轻轻吞了一口唾沫,尽量不被人察觉异样地回道,“……我这广东腔的蒙语,用来骂人岂不贻笑大方?你自小在辽东长大,你那蒙语才地道呢。”
朱梅立时笑道,“袁臬台过奖了!还以为您也想过一过嘴瘾呢。”
袁崇焕这才发现,原来朱梅刚刚那样问,是有点儿讨好他这个领导的意思在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