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舆论战(上)(1 / 2)
新世界55年,西元1534年,三月。
范文祥提着祭品来到先师唐寅墓前,却看见坟头已有人焚香祭奠。
唐寅于西元1531年因病离世,比原时空(1524年多活了七年。在这七年时间里,唐寅一直呆在泉州著书立说,只在好友祝允明去世时,他才返回过苏州府一次。
弥留之际,唐寅向弟子范文祥交代了自己的后事,独女与王宠之子王阳定下婚约,他不用多加操心,唯一令其不放心的是,自己的著作还未有整理,这就需范文祥多加用心,将书刊印成册,以供后人必要时参阅。
新君即位,朝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很似扭转了正德朝以来的颓势,后世将此时期称为“嘉靖中兴”,至少如今老百姓看来,新君不失为一位明君。
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新思想的推广便受到限制,别提像唐寅这样的小众学说,就连王学也受到了官方的压制。对此,唐寅倒看得挺开,若大明真能中兴,开创盛世,自己的著作最后埋进坟堆也是值得的。
范文祥在墓前拜了三拜,自言自语了一番,每每想起先师的教诲,不禁黯然神伤。
直到童仆提醒时辰不早,他才依依不舍的骑上毛驴,返回府城。
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回泉州城,街道上,孩童嬉戏打闹的歌谣无意间落入范文祥耳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孩童们唱得并非什么脍炙人口的童谣,而是一首由唐诗改编的曲子。
此诗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苦昼短》,明面上在感叹时光易逝,年命短促。事实上是在批判与讽刺求仙的荒唐愚昧。
此诗创作于元和(86年至82年年间。当时,唐宪宗李纯“好神仙,求方士”,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竟然到了委任方士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药、追求长生,成了从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风气。李贺此诗即为讽喻此事而作。
眼下,这首诗被人翻出,改编成歌谣,显然是别有用心。
范文祥命童仆向孩童们询问歌谣是谁所教,童仆打听后才知,这几日有一卖糖葫芦的小贩走街串巷,教孩子们唱歌,谁要是记得又快又好,就有糖葫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