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西北灾患的根源(2 / 2)
因为徭役没有定数,各地官员经常随意派发,百姓们自是苦不堪言,常常是白白出了劳力,挣不到一文钱不说,甚至还可能因此误了农时,到时候影响了收成,别说赋税交不上,全家都得饿肚子。
若是怕误了农时,不想出这份力,便要掏银子乞免徭役,百姓们连饭都吃不上了,又哪里有钱给这些贪官污吏们?皇上,您说,百姓们被欺压至此,能有不反的道理吗?
再者就是这欠饷之事,许多士卒已经多年未能领到饷银,生活困苦异常,甚至连普通百姓都比不上,这些士卒被军官欺压已久,早就对朝廷心存不满,让他们去剿匪,怕是匪没有剿成,反倒都投奔了反贼,落草为寇,也都跟着反了!
这其中之利害,臣就不必细说了,皇上圣明,定是已经看到了其中弊端,故而才让臣和孙尚书清查欠俸欠饷,尽快补发的!”
朱天启点了点头,吐了口气,说道:“徐爱卿,你这一番话,字字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其实这些事情朕也早就在考虑了,欠俸和欠饷是要尽快发下去的,发完了欠俸欠饷之后,这第一件事就是要改革赋役,这事儿朕之前也跟你提起过,朕是打算把这件事交给你去做的!”
徐光启在回京之后第一次同孙元化一起进京面圣的时候,朱天启就已经把要改革赋役的计划说给了他听,并当时就说了要把此事交付给徐光启去做,所以徐光启也是早就做好了接下这个重任的心理准备。
当即便起身,跪倒在地,神色坚定道:“皇上,臣定当尽心竭力,做好赋役改革之事,不负皇上之重托!”
纵观历史上的名臣能臣,哪个人不想做出一番革故鼎新的壮举?徐光启自然也不例外,能够得到皇上的信赖,获得这个一展胸中抱负的机会,内心激动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幸运,能够得遇明主。
朱天启抬了抬手,说道:“好啦,徐爱卿你快快请起,这赋役改革之事等你忙完了手头的事情,朕再与你细细商议,关于陕西之事,朕还有几个问题要问你。”
徐光启闻言只好先站起身来,恭敬地站在龙书案前,等候朱天启问话。
朱天启这才开口说道:“刚刚听了徐爱卿你的一番分析,朕对于应对陕西之灾情匪患,自是心中有数了,只是朕还想问,若是把你所说的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可偏偏天公不作美,陕西之灾情一连持续数年,就连陕南诸府的粮食都难以为继了,又该当如何?”
徐光启听了这话,自是马上就明白了朱天启的意思,稍作思索之后便回答道:“若是当前陕西所存在的问题都得以解决,只是应对天灾的话,臣认为当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是限制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倡导当地百姓因地制宜,种植抗寒抗旱,更易于存活的作物,比如谷子,即是平日里常吃的小米。
西北之地种植谷子的历史由来已久,而且小米本就比大米更易储存,更耐吃,一锅米粥可能只需一勺小米便足够,换做大米则少说要一碗,而且同样一碗米粥,小米粥也比大米粥更抗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