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刀,棍,枪(1 / 3)
刀,十八般兵器之一,九短九长之一,九短之首。
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刀和剑一类。同时泛指可用于切、削、割、剁、刺的工具,与匕首合称亦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态,与钺非常接近。其形状为短柄,翘首,刀脊无饰,刃部较长。到春秋战国时期,刀的形状发生巨大变化,两汉时,刀逐渐发展为步兵的主战兵器之一如环首刀,同时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长柄刀。铜刀存世数量不多,体形均轻薄,最厚处仅35厘米,其形制粗分有短柄翘首刀、长柲卷首刀、平刃刀、曲刃刀等数类。
在原始社会,古人类就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他们选用的石头多半是石英石、砂岩,也有燧石和水晶石。用这些石料打制成的石刀质坚棱利,是很好的砍劈工具。其次是用蚌壳和兽骨磨制的蚌刀、骨刀,这类刀轻便锋利,适于砍削器物。同样古人不仅用刀作为劳动工具,还随身携带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
刀为“百兵之胆”,是中华武术中最重要的器械之一。自古至今,练武术的人用刀的最多,也总结创造了许多刀法套路,形成了许多刀法派别。
现存的刀法派别有:八门金锁刀、八卦刀、日月乾坤刀、少林双刀十八滚、太极刀、梅花刀等。
不同门派的刀法虽各有特点,但总结起来也有共同点:一、“刀招沉猛”,与剑相比,刀法大开大阖,变化较少而威力不减。二、“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在刀法中持刀手及步法极为重要。
刀如笔,这是篆刻艺术的最大特点。笔有中锋、侧锋之分,刀同样有中锋、侧锋之别;书有大、小篆隶、真草,印有朱白、疏密、曲直;书法与篆刻虽方法、工具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
刀法自古至今甚多,前人有用刀十三法。通常有冲刀、切刀等名目繁多。
棍是一种武术兵器,也被称作“棒”,古代多称棍为“梃”,名称虽异,实为一物。棍为无刃的兵器,素有“百兵之长”之称。棍的历史悠久,是原始社会主要生产工具之一,也是最早用于战争中的武器之一。长度约为13—26米,也有的长达4米,截面一般为圆形,粗细以单手能够把握为准。棍是近战搏斗兵器,它的攻击范围大于刀、枪,自古有“棍扫一大片”的说法。但是棍主要是造成钝器伤和淤伤,其杀伤力比刀、枪等要小。
棍是武术长器械。棍有木制和金属制两种。木制的棍有齐眉棍、三节棍、二节棍等。金属制的棍有铁头棍、浑铁棍、浑铜棍等。还有铁制的带齿带钩棍,如爪子棍、狼牙棒、钩棒等。棍是原始人类最普遍使用的兵械之一。各朝各代无论是军中武术还是民间武艺,都对棍尤为重视。棍的重量通常约为数千克,用坚硬木杆制成,如中国宋朝军队常用的“杆棒”、“白棒”等;也有一些棍用金属制成,重量较大,可达数十千克,称为“铁杖”、“铁掊”,如《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金箍棒。新中国成立以后,棍列为武术竞赛项目之一。多用白蜡杆制。根据《武术竞赛规则》规定棍长不得低于本人身高。故有“棒齐胸、棍齐眉”之说。棍的部位可以分为棍身、棍根、棍梢三部分。棍头是棍杆较细的一端的顶部。棍根是棍杆较粗一端的底部,棍梢是棍杆中细的一头。棍术的技击特点是勇猛、快速、多变。
老舍先生在小说《断魂枪》里说“月棍年刀一辈子枪”,这句话也是流传甚广,大家深以为然。长枪在中国兵器中的地位一向也是很高的,被称为百兵之王。
只要稍微练过一点兵器也就能懂,长枪面对其他兵器的时候是有着很大的优势的,往往练上一礼拜长枪就能打的赢练了很久刀、剑的对手。但是这就有很多人疑惑,为什么说“月棍年刀一辈子枪”,明明长枪很好练嘛。
古代士兵用长枪的也是最多的,如果长枪真的很难上手,那也不应该随便来个普通士兵都能用长枪。所以为什么说“月棍年刀一辈子枪”呢?
在中国传统武术里,刀、枪、棍、剑被称为四门正兵,属于有条件的话最好都练的的兵器。老话里棍乃百兵之祖,一方面说的是棍可以算是最早的兵器,只怕是古猿时代,那时的古猿就知道捡木棍作为武器来使用了。另一方面,棍法可以说和许多兵器的技法都是相通的,学好了棍法,各种长杆兵器基本都能拿起来就会用。可以算是各种长杆武器技法的源头。
在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体系中,是要先学徒手技法,先学发力,练习肢体的协调性,以及有基本的格斗概念以后再说上手兵器,如果空着手都打不好,手里多个东西,学起来只会更加困难。但是如果徒手练好了,开始练棍的话,一般来说练个把月就基本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