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班里来了新人(1 / 3)
对于实验高中的学生来说,如果选一样东西作为自己青春的坐标,也许没有比分班更合适的。
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一个学生最多可以经历4次分班:军训结束后一次,文理分科一次,高一期末考试后一次,高二期末考试后一次。
在一开始,面对分班,学生感受到的是离愁别绪,是对旧环境的不舍和新环境的恐慌。他们会执手相看,无语凝噎,郑重得像是在机场分别从此天各一方的情侣。
但文理分科之后,每一次分班的背后,都意味着惨烈拼杀。
尖子班的名额有限,整个游戏规则,类似于零和博弈,春风得意的入局者对面,一定坐着面色凝重的出局者。
于是分班渐渐脱离学生们的感性范畴,成了必须理智对待的一桩大事。
高一期末考试的时候,姚林已经悄然间完成自己都未察觉的蜕变。他没有仓促地临时抱佛脚,没有焦虑地预估考试结果,也没有和同学互相假模假式,“哎呀,你平时那么努力,一定考得比我好”。
他只是顺其自然地应对,平静地答题,然后取得了一个不坏的结果:文科年级第五。
前四名毫无意外都是他的同班同学,吕依浓毫无意外又考了文科第一。
高二开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期末考和之前月考的综合成绩,重新分班。对于16班的学生来说,意味着和班里成绩倒数的几个同学告别,然后迎接另外几个来自普通班的新锐。
班主任刘德平不动声色地念了几个名字和他们被分到的班级,一直在下面默默祈祷的马力没有位列其中,经常活跃在各种活动中的秦淮,则赫然在列。
没有告别,没有安慰,几个被念到名字的同学,拎起书包,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失败”。只有秦淮在回头拿书包的时候,仓促地环视了一周,脸上五味杂陈。
那一刻,姚林觉得他们就像影视剧中被突然安排下线的龙套,因为和主角羁绊不深,从此甚至失去了在回忆中闪现的镜头。
可他知道,自己也不是主角,只是个负隅顽抗的小人物,无可奈何地迎接着命运的垂青或暴击。
故人离去,新人到来。过了一会儿,随着一阵敲门声,16班涌进了几张新面孔,姚林认识其中的一男一女,他们都来自1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