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秦王绕柱走,我演柱子?(1 / 3)
进入高中之后,姚林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他自己把这归结于步入16岁的心智成熟。
但更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实验高中优良的学风对他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塑。
姚林所在的三班,一共有54人,3位统招生,14位配额生,1位议价生。班级的前两名是梁超然和吕依浓,姚林排名第38。
在和吕依浓同桌一周之后,姚林发现对方和自己刻板印象里的学霸不太一样。她会讲段子,开玩笑,吐槽老师,在劳技课上看言情小说,也会把别人眼里珍贵的笔记大大方方地和自己分享。
她让姚林转告付佳,周二的早上不用洗脸,有人会帮他洗。
上课的时候姚林才明白,原来头两节是数学课,牙缝宽大,外号“鲨鱼”的数学老师,喜欢把手支在付佳的桌子上,对着下面喋喋不休。每当她的句子里有“bp”之类的音节,就会有口水喷到付佳的脸上。
而一旦付佳试图低头,就会遭到提醒,“不用看书,我教的做题方法,书上没有,看我。”
第一名梁超然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八卦的文卓在宿舍里说过,梁超然中考时没有写完作文,结果入学后以1分的分差和两个尖子班失之交臂。
虽然3个月之后,就会迎来另一次分班机会,但梁超然还是将之视为奇耻大辱。周围的同学,则被当成了耻辱的见证者。
梁超然不会说一句多余的话,上课的时候,她全神贯注,下课之后,她要么在整理笔记,要么在做买来的练习册。
有人和她搭话,她置若罔闻;有人问她问题,会遭到漠视;那些不参加高考的科目,她完全没有参与的兴趣。
梁超然找过吕依浓两次,请教自己课上没听懂的物理题。姚林友善地朝她笑笑,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他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坐在梁超然前面的付佳,每天都会遭到类似的待遇。
姚林在学习上最显著的变化,是一反常态地喜欢上了语文,在初中的时候,他对语文是有偏见的,觉得这是一门投入产出比不高的学科,认真学和马虎地学,分差不会拉得太多。
他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一个故事:作家阿来的文章,多次被选为江苏高考题,有一次一个朋友的侄女,来请教关于他文章的阅读理解,阿来拍着胸脯保证,结果发现出题人的提问他都看不懂。
从此姚林学习语文的秘诀就变成了:遇事不决,就靠玄学。
当时,姚林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苏轼,因为他几乎可以被写进任何一个作文主题里,苏轼可以豪迈,苏轼可以幽默,苏轼可以腹有诗书,苏轼可以热爱生活,苏轼可以兄友弟恭,苏轼可以百折不挠简直比万能钥匙还万能。
姚林把贴在语文上的冷屁股变成热脸,有两个原因。
一是语文老师王丹丹讲得太好了。这个气质略显富态的女人,总是能把诗歌、散文、古典文学延展得更宽阔、更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