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 亡(1 / 2)
死亡的针对性就是生命。所有有生命的物体都会面临死亡。
人和动物会死亡,植物和生物会死亡,因为他们都有生命。一株小草萌芽的时候,就是一个鲜活嫩绿的生命在向阳光祈求。一棵千年古树宁静的站立在村口,就是在显示生命的顽强。死亡会随着溪流飘向远方,会随着时间成为化石,也会因为思想,让死亡了的生命大放异彩。
但大多数时候,死亡的出现,就是恐惧的笼罩。在病床上,一个活人的脉搏血压在慢慢失去,呼吸在渐渐停止,黑云徐徐地在生命的舞台上拉起了帷幕。无论是病者还是他周围的生者,恐惧和悲痛就是一块沉重的铅。在《静静的顿河》的战场上,在对峙的炮火中,在饥饿的荒野,在地狱般的群岛,在肖斯塔科维奇每天不安的等待中,在卡停顿,在坟场,那无数记录着残暴和死亡的恐惧,弥漫在空气里,每每想起,除了对死亡的恐惧就是内心的无比沉痛。
这其中有些死亡是自然规律,人病了或者老了,总会面临死亡,这本身对当事人就是一种恐惧。曾经的我,试着想到死亡会怎么样?是黑云压顶,是万念毁灭,是轰然倒塌,是海啸吞噬,是从此这个世界以及他的一切美好都与你无关,总总假设,无一不是一种恐惧的降临,这种恐惧让你不敢再往下想。在想象中,几乎精神崩溃。
此刻,一个清晰的意识跳入脑海,如果此生不把死亡这件事想明白,我无法想象,总有一天,当死亡降临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怎能潇洒而坦然的面对?
有些死亡是外力导致的。中外历史或者现实中,因外力让自由的生命笼罩在死亡的恐惧中,致使无数宝贵的生命消失的事例,比比皆是。这是人为制造的死亡惨剧,是犯罪与恶行造成的死亡。这种死亡会让活着的人不得安宁,没有作为人的基本的安全,死神会时时与你相遇。你的一句话,一本书,一个态度,一个意见都会让死神悄无声息的站在你身后。这种死亡的历史阴影会让几代人都产生恐惧心理,以致胆战心惊,甚至从此生活在麻木中,成为愚民,成为精神的奴隶。
由此,所经历者都会忽然发现,原来人是如此害怕面对死亡。
莫扎特在死亡之前创作的《安魂曲》,就是试图缓解这种恐惧,缓慢低沉的旋律,定音鼓的敲击,都在告诉我们,死亡的临近,天堂之门正在徐徐打开。我知道,他是想让我们面对死亡保持灵魂的安静,让死者尽可能平平静静的随着钟声而去。
然而,莫扎特的用意不是每个人都能领略,灵魂的安宁需要自身的准备。只有对死亡有透彻的感悟,方能在安魂曲的帮助下,缓缓走向天堂。
通常人们不敢谈论死亡,那是很不吉利的思绪。越不敢谈论,也就愈加恐惧。如果能面对他开始漫长的思绪接触,也许能在深入的思考中释怀。准备着,正视死亡,想明白死亡之必然,死亡之无可挣脱,死亡是放弃,死亡是重生。无论贵贱贫富,无论聪明愚笨,死亡是最公平的法典,哪怕是迫害、栽赃、冤屈、污蔑,死亡的法典将会抽出清亮的利剑为你复仇!
除了正视,谈论死亡还有一个好处,让你明白现在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如果是善举,你知道你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不会有重负压于心灵。如果是恶行,你会惶惶不安,似看见达摩克里斯之剑悬于当头,离死亡也就一尺之遥。
人世间之所以恐惧死亡,最后恐惧的一定是人之所为。人为的战争,人为的迫害。只有人制造的死亡才是最恐怖的,法西斯集中营就是典型的案例。因为人们是在不该死亡中面对死亡,是在明明白白中被死神掳掠,是在刽子手制造的地狱中预先看见了死亡。而自然的死亡是不加主观性的机体内在的终结,或者是不可抗自然力量的降临,那是空间地球作用于生命的游戏。人之个体是渺小的尘土,虽然也有恐惧,但没有冤屈的灵魂不会游荡。不知哪一天,每一个人可以没有恐惧的面对死亡,如虔诚的基督徒,平静地随着耶稣的召唤,向天国走去,这大概就是我们需要的,能与死亡平静对视的境界。
思考死亡的主题,一年一年,从身边走过的亲人,渐渐不见了。曾经的一个好朋友,突然间失联了,听着对方无人接听的电话铃声,总也不敢想象,这是否是她留给我的问候。看见书柜里的一件遗物,想着要为他送上一个人间的问候……
我是否终究会在某一天与他们在天国相见?那是肯定的。既然这么肯定,心里为啥还留着恐惧?有一句话叫活着都不怕,还害怕死吗?那是在说活着的艰难,而死可以逃脱,可以一了百了。其实大多数人是不怕活的,哪怕是苟活赖活,都得活着。可今天也确实有许多人活得很累,从而就不想活了,死亡对于他们已经没有了恐惧感。
无论哪一种,我都不赞成可以随随便便面对死亡,活累了,不能死,只能睡着装死,慢慢休息片刻,继续活。活腻了,不能死,换一种方法活,也许很精彩也说不定。实在活不下去了,如果是病重,那就坦然面对,把剩余的钱留着,也许你的后代可以急用,不必再花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