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投靠亲友(2 / 2)
李湛神色复杂的看了最后一眼,自己住了好几年的老房子,不在留恋,径直向着扬州城的方向坚定的走去。
李湛老家虽然在扬州城范围内,但是并不在城内,而是在下面的乡村,距离城池至少有着几十里的山路,李湛需要在傍晚来临,城门未关之前,进入扬州城,不然此时饥寒交迫的他如果再在野外度过一夜,怕是真的就熬不过去,直接冻僵死在了扬州城外。
常年的营养不良,再加上昨晚的一夜寒风吹下来,身体有些虚弱无力,所以走的极慢,从早上开始一直到了太阳开始落山,西边的天空一片昏黄之时,才算是进了城,总算是没有流落野外过夜。
进了扬州城的李湛看着一片的繁华的扬州不由点头,人来人往,叫卖声不绝于耳,这里的居民大部分也是面色红润,精神面貌良好,生活富足,和李湛所在的乡下完全不同。
宋赵光义淳化四年,分全国为十道,扬州属淮南道。此时的扬州也被称为广陵。
北宋时期的扬州,繁盛虽不及盛唐,但凭借漕运之便,仍有“万商落日船交尾”的壮观景象,扬州的造船技术成为当时的“国标”。经济的繁荣带来文化的鼎盛。使扬州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扬州园林佳作迭出,万花园、平山堂、真州东园至今仍为后人津津乐道;在扬州为官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苏东坡和着名诗人王禹偁、韩琦等创作不辍,为扬州文学史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章。
此时的扬州不愧是江南风光,鱼米之乡,繁盛异常,算是这个时代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李湛稍稍打探了一番,就知道了通判坐在的府邸,扛着自己的破麻袋向着那里走去。
李湛不过花费了一刻钟就来到了府门前,李湛将身后的破麻袋放下,站在府门前,看着眼前这个富饶的府邸,扫视了一眼府门上的门匾,硕大的两个“盛府”,字迹苍劲有力,笔力老辣,极有风骨,看来主人家写的一手好字,这在这个文风盛行的宋朝极为常见,每个进士出身的读书人,都是苦练过书法的。
李湛稍稍靠着麻袋休息了一下,缓了缓,恢复了一下体力,深吸了一口气,脸色一正,走到了府门前,轻轻的敲动了门环。
“冬冬!”
金属的门环和门钉之间的碰撞发出了两声清脆的响声,红色的大门打开了一条缝隙,一个管事模样的老年男人将脑袋漏了出来,看了一眼李湛,眼神中出现了一丝鄙夷。
李湛此时的形象的确不佳,一声棉袍子已经浆洗的发白,还带着几个硕大的补丁,补丁针脚倒是工整,是李湛自己缝制的,没办法,他可没有侍女或者绣娘可以使唤,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脸色苍白无一丝的血色,嘴唇已经青黑,面上的饥色一看就是穷苦之人,难怪对方对他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