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 拜访(1 / 1)
刘昶醒来之后,发现营地里有一些混乱。便找到了赵地,发现他一脸憔悴的正和张飞白绕等人坐在一堆火旁边。刘昶看到这种情况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赵地回答说:昨晚有一支百人的追兵来乘夜色袭击我们。所幸翼德兄勇猛,不然我们损失可就大了。 刘昶有些焦急的问:损失如何? 赵地回答说:损失不大,就新招募的流民死了有几十人。昨晚守夜人发现的早,之后就全靠翼德昨晚以一敌百,直接打穿了敌人的气势。我们剩下的人一拥而上,将他们全部消灭了。还得了百余匹马。 刘昶赞许的拍了怕张飞的肩膀说:真是辛苦翼德了,等我们拿下中山郡我一定给你整上几瓶好酒,让你喝个痛快。 张飞豪迈的说:那感情好呀,这话俺可会一直记住的。 刘昶又接着说:放心吧我不会忘记的。昨晚发现敌人的将士,给他赏赐。 赵地回答说:好,会根据之前我们定下的规矩赏赐他的。 追兵是从哪儿来的? 我昨晚审问过俘虏了,他们说自己是从博陵方向来的,听闻我们劫掠了蠡吾县后,博陵郡守大怒于是派了人来追击我们。 可还有别的追兵? 他们说没有了,郡守认为百余骑兵追击一伙儿流民盗贼十分容易,便没有再派其他人。 那就让将士们再休息两个时辰,之后我们再上路。 好,那马匹怎么办? 现在组建骑兵太仓促了,先让马匹帮忙驮物资,等拿下中山郡后。我们再组建骑兵部队。 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一边队伍在不断前进,另一边刘昶在网上看人吵架,约人吃饭。等队伍来到中山郡时,人数反而不断的增加了小两千余人。一路上活不下去的人纷纷加入了刘昶的队伍中。 光和七年二月十三日。 刘昶的队伍来到了中山郡的城墙下边。刘昶看着数人高的城墙说对赵地:我们现在兵力不足,让士兵攀登城墙的话应该拿不下来这里。就算是拿下来了估计损失也十分的大。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赵地说:我们先在这里等上数日吧,等赵信带人过来了我们在动手,这几天就好好想想该怎么办。根据刘大哥之前估计的,大贤良师马上就要动手了,他们不会有援军过来的。我们可以慢慢的拿下这里。 刘昶说摇了摇头说:不行,我们得尽快拿下这里。不然大贤良师一开始行动,而我们的势力发展的不够快,就不好和朝廷谈条件了。队伍驻扎在了中山郡定州的城池前边,刘昶遥遥的望着城墙思考该怎么办。而城上的守卫看见来了一伙流民马上关闭了城门。不一会儿,就看见城墙上边出现了一个身穿华丽服饰的人看着刘昶的部队。他指着前边对身旁的人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刘昶回到营地中,坐在一张桌子旁边细细的想着古往今来各种巧妙拿下城市的案例。看有没有自己能够用上的好办法。过了一会儿,赵地走进了对刘昶说:城里来了一个人说是想要和刘大哥见一面。 刘昶想了想说:那就把他带进来吧,让我们听听城里的人都说些什么? 不一会儿,赵地便带着一个高冠锦衣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中年男子走进来后对着刘昶行了一礼后说:这位将军,之前听闻你劫掠了蠡吾县,却并未在城内抢劫也并没有杀死蠡吾县的县令,想来将军也是宅心仁厚之人,今日横兵于此,可是想对我们中山郡有什么想法吗?不如你遣散诸人,我郡守保举你为此地的校尉,不知阁下意下如何呢?不然等大军杀到,你们可就难保了。 刘昶想了想说:若是我遣散诸人,又如何肯定你们不会直接将我抓起来呢?此事风险甚大呀。 中年男人又苦口婆心的劝说:将军既然担心这些,又何不速速退去,盘踞山林必可活命。何苦守在我中山郡前面呢。此地城高粮足而且不出一月就会有援兵来到。到时候将军想活命可就不容易了。 刘昶一脸忧愁的说:只因粮食不足,恐怕不能走到地方。不知尊驾可愿赠我些粮食,若是如此我马上就走。 中年人说:这事我做不了决定,不过将军既然有心求和,那我便回去问一问郡守。定给将军一个满意的答复。 刘昶脸上流露出笑容说若真如此,就多谢阁下了。 那我就先告辞了,不日定会给阁下一个好消息。 等到中年人走后,赵地问刘昶说:就让他这么走了吗? 刘昶回答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如果我们希望别人能规矩的对我们,那我们不能坏了规矩。而且让他回去迷惑一下城里的人,让城里的人以为我们无心作战,只是来敲诈财物的。 看到赵地有些疑惑,刘昶接着对他说: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你先派人挖一条通到城墙的地道吧,不用太宽。能遮蔽住城墙上人的视野就行。 赵地回答说:好,我这就组织人手去办。之后呢? 刘昶嘿嘿的笑了下说:之后我自有妙计。 刘昶再次醒来后,出门搞到手了一个煤气罐。再次回到家中后,便将煤气罐牢牢的绑在自己身上。想办法睡着后,刘昶看见煤气罐也跟着自己来到了这边。刘昶喃喃自语说:扛个煤气罐对我而言真是个小意思。等会儿我再去整两个。 几日之后,赵信也带着四百余人来到了这里。赵信问刘昶说:公子没有去博陵吗?我听到公子改变了计划,便带着人手马不停蹄的赶了过来。 刘昶对赵信解释说:博陵那里之后会是四战之地,而这边太平道众人少些。于是我决定就不去那边掺和了。我们先找一个稍微稳定点的地方扎下根。 刘昶又拍了怕赵信的肩膀说:这段时间发展的不错呀,人数已经翻倍了。 赵信有些焦虑的说:都是因为过完年后,吃不起饭的人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