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江淮糜烂(2 / 3)
弘历心里有数,康亲王那些人,一直眼巴巴的盯着自己的位子,这会上折子求援,就是授人以柄。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江淮弹压一番,待局势稍好一点,再上报不迟。
再者说,即使真的上了求援折子,也是要么就无援,要么就远水解不了近渴。
山东那边,最近刚起了支叫金蛇营的乱党,实力不强,但却极为活跃,一有机会就跳出来闹事。
有金蛇营在,山东没办法抽调太多兵马南下支援,不然山东空虚,金蛇营那帮绿林响马就会趁机做大,
要是为了平了长毛贼,就让金蛇营做大,顾此失彼,那罪过更大。
山东离京城,可比江淮近的多。
山阳县,因为此城是淮安府治所,所以这座城也可以称之为淮安城。
淮安城在此前几十年里,一只是清庭在江淮的省城,名符其实的权力政治中心。
直到不久前趁着东南宋军派出部分兵马西进支援四川,趁机南下了拿下了扬州,省府转移,淮安城这才由台前转为幕后。
因为在清军手里的时间长,法度实行的久,城门口来来往往的行人,基本人人都是辫子头。
不绝对,但却是十之八九都是如此。
清国没有一统天下,政令只在自家地盘好使,其他地方的百姓,自不用因为剃发令而剃发蓄辩。
那十之一二不留辫子的,就是各国来的行商百姓。
清国虽然看不惯不留辫子的,可也管不到人家头上,只能规定,凡是清国户籍者,必需留辫。
虽然最近闹匪闹得厉害,可淮安作为大城,豪商巨贾不少,百姓也多,闭城的干系太大,没办法,即使缩短开城时间,也要开城允许通行。
城外,一辆马车和几乘从骑从远处而来。
远远见到,穿着号衣,拄着长枪,无精打采的守门清军一见马车,立刻来了精神。
“肥羊来了,都精神点。”
当兵抗大枪一个月才几个钱,而且还时不时就拖欠军饷,真要生活,还得指着这城门口的盘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