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3节 生而知之(1 / 3)
修行本质是在改变自己,只从字面理解也可以认为是“修正行为”的意思。蓸
但在世俗的眼中,或者将修行当作高大尚的操作,或许将修行看作是伪道学,这都是不正确的认知。
修正行为可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举动。
习惯是一人习气的聚合,世俗就是众多习气的汇聚。末法时期,因为意尘积累太过厚重,导致世人无法透过厚重的意尘看清楚本来简练的规则,才引发更多错误的认知,再加上权术有意无意的诱导,终究将意尘变成了所有人的枷锁。
修行就是修正自身的行为,让其趋近正确。
修正行为就是改变习惯。
改正习惯应从深层来清洗习气。
世人很娴熟的从一个错误习惯掉入另外一个错误习惯中,因为缺乏正确的指引。蓸
从哪里得到正确的指引?世俗多认为是从善知识中接受指引,可什么又是善知识?谁会认为自己传播的知识是恶知识呢?
就和恶人没有坚定不拔的意志,就不会认为自己是恶人般,知识同样是类似的道理,所有知识都坚持自己是最有价值的,于是辩论四起。
事实上,佛主告诉你分辨善恶知识的根本原则——明心见性。
善知识是会让你明离三毒,恶知识会让你暗陷贪嗔痴。
再简单来说,善知识让你看透世界,恶知识让你痴迷不醒。
如果这么分别的话,你会发现这世上太多的事物都是想方设法的将你留住,痴迷于此。
既然痴迷,自然增痴。蓸
根据十二因缘解释,孩童出生的时候,虽然或多或少的无明,但在六入后,触、受、爱、取、有等操作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习惯,因此还能看到一些旁人看不到的事情。
但在被意尘快速侵染后,孩童对爱、取、有开始变得执着,自身意尘浓厚,就让孩童开始忘记清醒时的认知,进而遗忘曾经的事情。
今生记不得前次轮转,不是一样的道理?
忘却和孟婆汤无关,是和无明业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