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孔子赴卫:为何离开了鲁国的孔子要弟子走慢些?(1 / 3)
孔子来了。
公元前597年秋,55岁的孔子告别夫人和儿子,带着颜回、仲由、冉求、颜刻、公西赤、宰予等几个弟子,坐着一辆无蓬马车离开了鲁国。
秋天,正是秋游的好日子,无蓬马车虽然简陋,但毕竟是马车。再加上秋高气爽,无蓬正好让孔子一边走,一边欣赏沿途风景。
但孔子貌似没有半丝出游的心情。
赶车的是弟子颜刻,他早就想离开鲁国了,所以一出曲阜西门,便急急御车前行。
孔子是一位有些心急的人,颜刻还记得,想当年孔子离开齐国时,居然让仲由将已经放入锅里准备做饭的米捞出来,湿漉漉地带走,一刻也不停留。
所以,此时孔子离开鲁国,颜刻的第一反应就是快点离开这令孔子伤心失望的鲁国。
谁知,孔子却叹了口气,他自言自语道:“干吗要这么急着赶路呢?慢慢走不行吗?”
仲由等人看着孔子有些不高兴的样子,知道老师实在是舍不得离开鲁国。
别看孔子坐在车上左顾右盼着,不懂他的人都以为他是在欣赏风景,懂他的人知道他是恋恋不舍。
知我者,谓我何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对,就是这种情况。
马车慢了下来,孔子抬望蓝天,举起右手,朝着鲁国轻轻挥了挥:再见了,我心爱的祖国。
也许,再见会来得很快。
因为此去卫国,他并不踏实。先去看看卫国是否适合自己,如果不合适,那就走人。
再怎么样,如果鲁国回心转意,欢迎自己回去,那自己肯定要回鲁国去的。
毕竟,那是自己的祖国,是自己的家乡。
对一个即将出国的人来讲,在这一刻,如井喷一样爆发的就是家国情怀。
此时的孔老夫子,并不认为自己到卫国去搞搞学术交流,去卫国开办学校。
去卫国,当然是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辅助明君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