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蜂巢计划(3 / 5)
只是这种错误的进化方向给人类带来了痛苦,人类的身体在痛苦中煎熬,精神开始变得脆弱不堪,慢慢向着灭亡的方向上走,而且丝毫看不到回头的路,人类注定会灭亡的。
某些态度积极的人更愿意相信人类还有机会,他们通过研究发现:
自218年塑斑病出现第一个新生儿病例,到215年引起重视的时候,新生儿患病率在25%左右,按照预估,到227年的时候,人类塑斑病患病率将达到1%,那个时候就不会有健康的人类,也无法生出健康的婴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没有机会。
如果将227年设置成终点,那人类还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来抗争,人们信心十足,因为人类还从来没有在某一种疾病上耗费过那么长时间,战胜塑斑病,只是时间问题,而那个时候的他们,时间还很充裕。
当人类不再坐以待毙,开始正视遇到的问题的时候,效率还是很高的,措施也是各种各样。首先通过立法的方式禁止塑料,再通过宣传手段将塑料描绘成疾病源头,轰轰烈烈的禁塑运动开始了。
化石燃料被严厉禁止,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厂关停,已经生产出来的塑料制品和正在使用的塑料制品跟塑料垃圾一起被回收销毁。
在强力的禁塑运动之后,塑料制品得到控制,但是游离在大自然中的微塑料含量却飙升,那些以粗暴方式销毁的塑料,不但没有消失,而是以对人类更加危险的方式存在。
接下来便又投入到治理微塑料的行程当中去了,这个时候人类才惊觉,就算将全球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治理微塑料的工作当中去,将大自然中的微塑料降低到对人类无害的程度,至少需要15年。
这个数字让很多人放弃了,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在坚持,他们认为既然还需要15年的时间,那就将救援计划扩大到15年,剩下的问题就是寻找方法了。
在“治塑运动”开启的几十年后,一种名为“蜂蛹”的古老技术被人翻出来了,人类总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21世纪初的古人也不例外。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将人的记忆复刻,用数据的形式保存下来,以期待将来的某一时间能够“苏醒”。
相隔两个世纪,当年的情况已不为人所知,但是这种技术和其技术成果却保留了一部分,其中包括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当时复刻出来的一大批志愿者的数据,这种数据也被称之为“蜂蛹”。
在对这项技术研究之后,人们确定了其可行性,于是便计划完善其后半部分——培育“蜂蛹”。
之所以没有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具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是因为15年的时间太长了,人类不确定这段时间会发生什么不可预测的情况,那些机器人会不会挣脱人类为其安装的枷锁,成为一个崭新的物种?
那个时候又会不会反过来灭亡人类,或者将人类关进动物园像猴子一样观赏,谁知道呢!不可预测的情况太多了,人类已经坑害过自己一次,不得不谨慎起来。
相对于机器人,人类的天性使人类更愿意相信具有与自己相同情感和思维的同类。
那些“蜂蛹”具备人类的基本认知,能够继承人类现有的科技,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熟知整个计划,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人类的情感,更认同自己是人类,而不是机器人,这将意味着他们愿意承担起延续人类文明的责任。
在这个基础之上,“蜂巢计划”诞生。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庞大计划,由世界联合体成立蜂巢管理局,在全球挑选99个城市组建蜂巢实验室,同步开展“蜂蛹”培育实验。
培育出来的“蜂蛹”将被称之为“工蜂”,他们在苏醒之后,会与人类一起工作、生活,直到人类消失,那个时候将由他们全权担负起“蜂巢计划”剩下的部分。
整个计划的时间跨度大约是16年,22年启动,到38年止,从时间上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7年的准备期,时间段为22年至227年。这个阶段,人类计划将“蜂蛹”培育出一个庞大的“工蜂”群体——一群拥有人类人格、情感的生化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