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乡孩子(1 / 2)
南国东边陲流水乡,得名于贯穿乡镇的小河-长流河,虽然名字普通,但这是一条绵延千里的长河,在整个南国都是版图上最为有名的河之一。这里是距离胤京遥远的极东,有百山,为国境线,其最西一山,其名为姜山,山路蜿蜒盘绕,道路的两侧怪石嶙峋,四通八达的小径与溪涧纵横交错,时而会挡住前路,需踩着湿滑的独木桥走过,绕过一山峰,方可远远瞥见重叠的青砖红瓦,入林间,可发现有高低坐落的庙宇禅房,指引着香客虔诚的拜访。
有一白衣少年,骑驴自山上缓缓而下,他自小在姜山长大,驴子右边挂着斗笠左边挂着伞,少年在驴背上一手抓缰绳,一手拿着酒葫芦昂头往嘴里灌着酒,喝完大哈一口气道:
“山上无聊,人间无趣,好在人间可饮酒。”
六月初六,对于流水乡的乡民们,还有两天就是朱火节了,街上两边多了很多卖竹糕的商贩,这是朱火节的习俗,各家各户要吃竹糕,在清洗干净的绿叶竹节中放上做好的米糕,寓意为节节高升,且通常自家做的竹糕,要送去关系好的邻居家以换取他人家的竹糕,待到春节的时候,获得赠糕的邻居也会主动来换糕,如果没人给送来互换,只得往小摊上去买,原则上就是自家不吃自己做的糕。
竹糕里往往除了半桶糯米糕,剩下的一半空间用来放桂圆、红枣、黑豆、薏仁、核桃仁、黑木耳、莲子、芡实这八宝制成的糕,到时候无论是自家做糕送到别家,还是买来的糕,进到家门前,要在门檐上磕一下,取意为八福临门,晚上吃过之后,用剩下的竹筒盛上米酒放在乡中央的长流河上,也有的在竹筒中放上蜡烛点燃当在河中,一方面乡里的六百户人家靠着这条河来吃水和运输,严格意义上讲是标准的生命之河理当祭祀,又有细水长流之意,所以这种习俗到新年的时候还要来一次。
这个独特的水乡节日,虽起源盛行与前朝,但南国立朝之后大多数的民俗节日胤帝并没有要求废除,使得这些边陲乡民很是暖心。
乡东的荷叶巷共有二三十户人家,倒数第二家生活着一对姐弟,姐姐自小养花,弟弟打小雕石,靠着两门小手艺两人活的倒也自在。
叶天从自家院里一脸不情愿的出来,手里还攥着几个铜板,今天这大好的日子刚好是自己的十岁生日,本该喊着左邻家的吴有柴和右邻家的水花,一起去乡东口的长流河上游摸鱼,所以起了一个大早,兴高采烈的吃完早饭跑到院门口,左手刚提起鱼篓子,后面便传来一慵懒的女声:
“小天,去买些竹糕还有米酒,今年咱们就不自己做了,让你老姐休息休息。”
还不等叶天反驳,便伸手踉踉跄跄的接住了三个甩过来的铜板。
“姐!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昨天约……哎呦!”这次叶天还没等说完话,一根筷子飞出打在了自己脑袋上。
“生日快乐!”说完砰的一声关上了屋门,一手提着鱼篓子一手攥着铜板揉脑袋的叶天一脸不情愿,随即嘀咕这分明是早上自己吃饭用的筷子,算得什么礼物?又顺手将筷子当成发簪插在头发上。
叶天放下左手的鱼篓跑出门,先去了左邻的门前,敲着许久的木门,开门的是一抽着旱烟的男人,那是吴有柴的爹吴建桥。
“咋了小天?找阿柴吗?”被吐了一脸旱烟的叶天一边捏着鼻子,一边呼扇着眼前云雾缭绕。
“是啊,吴叔,咳咳……他不在家吗?咳咳……我想喊着他一起去买竹糕。”
不久后。
一脸不情愿的叶天现在变成一脸的委屈,在吴建桥漫不经心的说着自己的儿子一大早说去乡东口捉鱼,他娘带着他一大早就去了,而竹糕昨晚就做好了。
人比人气死人。
咬着小嘴的叶天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跑回去,敲了右邻的门,没敲几下,一个扎着马尾的小脑袋就从院墙上露了出来,两个通红的小脸蛋上有着两双漂亮的大眼睛。
“水花!去不去买竹糕啊?”叶天现在想着露头的小姑娘如果也有事,那么他打死也不去买竹糕了,马上就回家把现在已经盘头发的筷子拔下来甩给他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