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远征准备、造船大业(2 / 3)
玛丽哥鲁德摊开纸张,将造船所需的规格一条条记录下来:
首先,这是一艘能运送四至八门火炮,外加三十人左右的船只,该船以蒸汽机为动力,风帆辅助。
第二,该船在大海上行驶,要求平稳可靠,不易翻沉。
第三,要易于操作,居民们经过短期培训后可以快速上手。
接下来的关键点是选择用何种材料建造,桑达索尼亚在纸上写下三样材料:木头、钢铁、水泥。
用木头做船,是人类最早点亮的航海科技树,从木筏到风帆战列舰,从江河到海洋,木船可谓经久不衰。
但是单纯使用木头造船的话,工期太长了,不符合姐姐大人的要求!
铁船的话,构造和建房子差不多,纵横交错的主次梁构成龙骨,再包覆上铁皮。由鸢尾花手工捏制的话,整体刚度有保证。但这种做法会把本就不多的铁矿储备消耗殆尽,不到万不得已,这些铁矿用来生产蒸汽机和零部件显然是更合适的选择。
那么水泥+木头船就成了最后选项!
房屋已经修建完毕,原材料还有剩余,而且只要煅烧一至两次就能得到足够的水泥粉。
建造过程也比铁船容易得多,只要用木模板拼出船只底部外形,排布好充作钢筋的铁条,再填入水泥即可。
而剩下的部分就用木板完成,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缩减工期,达到姐姐大人的要求!
抱着试试的心态,两姐妹一拍即合,开始了她们的造船大业!
港口边搭起了带围墙的棚子。
为了方便下水,二人将造船地点尽可能贴近海岸。
棚房可以遮风挡雪,同时房内燃着两盆炭火,以避免温度过低影响水泥硬化效果。
木匠刨出的木模板已拼出船底的基本轮廓——船头呈圆弧状,降低前进阻力,尾部呈方形,以增加荷载面积。船宽6米,长宽比为4:1,比起常规船只8:1的修长体形来说,简直是个胖子。中间设双桅。桅杆插入船底,与贯穿船中线的铁梁相连。船尾还树立着一截木桩,作为方向舵预留口。其他地方则铺放着纵横交错的铁条。
没有绑扎用的铁丝也没关系,所有铁条交叉处由鸢尾花亲手捏制,形成了一张遍布船底的铁网。
当“模板”和“钢筋”准备就绪,玛丽哥鲁德命令工人开始进行浇捣作业。
拌合好的水泥被一盆盆倒入模板中,中间为平底,四周高出一米五左右,作为船仓侧壁。乍看之下,像极了个形状独特的大澡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