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篇,天纵英才马谡到底因何而死?(1 / 2)
今天终于抽了点时间,就简单地来聊一聊马谡吧,提起这个人,想必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个只懂得纸上谈兵的庸才马谡吧!可是咱们在讨论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不应该只看表面,要从更深层次的历史痕迹中去挖掘历史的真相,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明白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又是为了什么死的?今天我就试着来分析一下马谡这个人,以及他的死因。
首先要说的是,马谡这个人绝不是一个庸才,相反,他很有才华,而且他的四个哥哥都非常有才华和名气,被称为“马氏五常”,他的哥哥马良更是在诸葛亮带着张飞、赵云等人率领大军入蜀驰援刘备时被留在荆州协助关羽。在出使东吴时,马良也受到了孙权的敬重,后来刘备东征,马良奉命招纳了五溪蛮夷,使得蛮夷全部归顺蜀汉,只可惜后来马良死在了夷陵之战中。
而马谡兄弟五人虽然都很有才华,但并没有深厚的家庭背景,这就使得他们很难得到重用,真正得以施展才华的也只有马良和马谡二人。相较于哥哥马良,马谡似乎更加幸运,因为他得到了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认可,二人亦师亦友,深受诸葛亮器重,经常和他一起研习兵法,通宵达旦,马谡也因为有了诸葛亮的提拔而一飞冲天,从此他的仕途可以说是平步青云,而本应该一帆风顺的马谡最后却落得个被杀的结局,这其中似乎有些东西值得我们深思。
关于马谡的出场其实和曹魏阵营早期的郭嘉有些相似,并没有做过多的介绍,只说他是“马氏五常”之一,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入蜀的,先后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这样的出场介绍倒是比郭嘉的“郭嘉,字奉孝”还要更加丰富。而且二人登上历史舞台后就很快得到了重用,可以说二人都是天纵英才,都为自己的阵营做出过贡献,郭嘉在这里就不说了,这里不是他的主场,那么马谡对蜀汉阵营有什么贡献呢?
额我其实真的在努力的搜集马谡的发光点,可是好像并没有找到什么,唯一找到的就是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平定南中叛乱时,马谡向诸葛亮献计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用心理战术才能彻底征服叛乱。诸葛亮采用了马谡的建议,不久后斩杀了雍闿,并依照马谡之言赦免了孟获,并且把孟获收拾得那叫心服口服,发誓诸葛亮在世的时候绝不再反叛蜀汉。诸葛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故终诸葛亮之世,南人不敢复反。其他的贡献好像还真没有了,很尴尬,不过也不能因此就彻底否定马谡的才华。
前文说过,诸葛亮平定了南中后又休养生息了三年,到了公元228年(建兴六年,诸葛亮终于决定北伐了,至于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北伐,今天时间不太够,就不说了,改天再聊。
这次北伐诸葛亮的计划还是很周全的,毕竟也策划了很久了,他先是让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出箕谷(斜谷,自己亲自率领十万主力军突袭曹魏据守的祁山。
魏明帝曹睿得知诸葛亮北伐的消息,马上派出了张颌率大军迎战诸葛亮,并亲自来到长安坐镇。诸葛亮也做出了部署,派马谡率军驻守街亭,临行前诸葛亮给马谡做好了部署,让他占据水源,结果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把军队驻扎在了南山上。当时马谡的先锋王平多次劝谏马谡要他据守山下城邑,但马谡死活就是不听,结果被张颌切断了水源,发动攻击,马谡的士兵四散奔逃大败亏输。
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实在出发前关于先锋的任命,军中也有过争议,许多人认为应该由久经战场的魏延、吴壹等老将担任先锋,但诸葛亮这时候有意要提拔马谡,力排众议,决定由没有作战经验的马谡担任先锋。
诸葛亮委任马谡做先锋,明眼人都知道诸葛亮希望马谡能够借助这次北伐建功立业,所以谁都没有再劝阻。
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年三十九。——《三国志·马谡》
按照这个记载,当时诸葛亮确实是有心要提拔马谡,只是诸葛亮未免有些太着急了点,作为一个合格的军事家,诸葛亮应该知道一场战争的胜败意味着什么?也应该仔细地去分析、思考一个人的能力,而不是任人唯亲,出现了错误才去亡羊补牢。不得不说这次北伐,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确实有些意气用事,由于急着想要自己的得意门生立功上位,而忽略了马谡完全没有作战经验的缺点,这也是诸葛亮回到汉中因自责上疏自降三级的原因。
而诸葛亮之所以决定要将马谡处斩示众,其实也不单单是因为马谡失了街亭导致了北伐的失败。在我看来,诸葛亮之所以“挥泪斩马谡”,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