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篇,同样是篡位,为什么司马氏被骂了千年?(1 / 1)
纵观历史,历朝历代谋权篡位当上皇帝的人不在少数,三国之前也出现过几位篡位谋权的君主。
比如春秋末年时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西汉末年的王莽篡汉;东汉末年的曹丕篡位,性质都是一样的,可为什么只有司马氏篡位被骂了上千呢?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对待政敌,赶尽杀绝。
汉朝时期的政治斗争虽然残酷,失败者可能会被满门抄斩,但是很少会被“夷灭三族”,可是司马懿不管这些。
公元238年,司马懿奉魏明帝曹睿之命,率领大军征讨辽东,八月攻入襄平城,入城后司马懿下令屠杀了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七千余人,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他收集尸体筑建了京冠。并把公孙渊所任的公卿全部斩首,将军毕盛等两千余人遭受屠戮。看看多残忍!在这之前很少有人在打败敌人后进城屠杀的,大都是先发檄文安抚百姓,司马懿却展开了大屠杀。而这场屠杀直接导致辽东公孙氏灭亡!直接就灭族了。
干完了这件事情之后司马懿放出了当年被公孙渊篡夺官位的公孙恭,据《三国志·魏书》记载:“恭病阴消为阉人,劣弱不能治国”。这样的评价在古代可是差到了极点了,这样的人放出来也就算了。司马懿又为被公孙渊迫害而死的人修建了坟墓,并对他们的后代进行了表彰。还说老家在中原的,如果愿意回归故乡,随时都可以回去。
司马懿做这两件事表面上是为了襄平城破后屠城的洗白之举,实际上还有其他的目的。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司马懿这个人心机很重,而且特别能忍、能熬,先后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曹操死后才逐渐掌握政权。在司马懿征讨辽东之前,魏明帝出于政治平衡考虑,曾派遣大将军曹爽的部下毋丘俭驻守辽东,成为了留守将领。毋丘俭在公元236年时也曾率兵和公孙渊打过一仗,不过被公孙渊打败了。
司马懿之所以先是屠城,接着又动员辽东百姓内迁,目的就是想致毋丘俭于死地来削减曹爽的实力。不过公孙氏被灭族后,辽东缺乏了能够抵御外敌的实力,这也为后来的五胡乱华埋下了祸根。
不过司马懿这一招并没有收到想要的结果,公孙氏被灭族不久,高句丽便多次试探性的进犯辽东一带。正始三年(公元242年,高句丽进犯辽东郡西安平,当时毋丘俭可用的兵马只有万余人,但他主动出击,把号称两万铁骑的高句丽一战斩杀一万八千多人。正始六年(公元245年,毋丘俭再次出征高句丽,甚至收复了当年被东汉放弃的临屯郡,高句丽的东川王也在逃亡中郁郁而终。
毋丘俭东征是中原王朝对东北地区最远的一次征讨,直接把曹魏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了今天的俄罗斯滨海地区,司马懿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当然了,这是后话,与今天要讲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关系。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睿临死前把年幼的曹芳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受到了曹爽的排挤,官职一降再降,还被夺了兵权。司马懿再一次忍下了这口气,直到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曹芳和曹爽一起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祖扫墓的时候,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控制了京城,史称“高平陵政变”。
紧接着,又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曹爽被司马懿诛灭三族,曹氏宗亲被屠杀七千多人,死伤殆尽,从此司马氏一家独大,擅权专政,而曹芳后来的处境比当年的汉献帝更加悲惨。
二,任意屠杀当代名士
两汉时期,名士的地位很高,即使是皇帝、权臣都不想落下一个杀贤的罪名。就拿曹操来说,当年有一个叫祢衡的年轻人自认为富有才华,对曹操非常的无理,甚至裸身击鼓来羞辱曹操,曹操都不肯杀他,就是不想留下骂名。
但是司马懿父子不顾名声,对非议他们的名士随意斩杀。怎么说呢,毕竟在司马懿之前,政治斗争即使在激烈,也很少出现把对手灭族赶尽杀绝的事情发生,司马懿却做了,难免引起社会舆论。而名士在民间的影响很大,往往一个观点就能影响百姓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的名誉,司马氏父子便把非议他们的名士残忍杀害,以堵住众人的嘴。
这也使得魏晋时期的名士大都远避山野,放浪形骸,为的就是避难保命。毕竟在司马氏一家手底下做事还是太危险了,不定哪句话说错了,脑袋就得搬家,谁不怕呢?
三,公然弑君
封建时期,即使是皇权势微,皇帝昏庸无道,也是名义上的天下之主,所以即便是哪个大臣要杀皇帝,基本上也都是在背地里进行。但是司马昭竟然让贾充在大街上杀了皇帝曹髦,这给后世开了一个坏头,导致后世弑君之举越发的猖獗,有的人为了当皇帝,甚至连自己的亲爹、亲兄弟都杀了,可见权利的诱惑之大可以超越血亲。
而且司马氏毫无底线的行事风格,破坏了几千年来的政治生态,被骂千年,在我看来一点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