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前尘 醉东风(3 / 4)
肖琰微微挑了挑眉,又点了点头,赞许道:“二月东风催白梅……东风催白梅,白梅醉东风,嗯,果然,甚妙。”
他音色纯净,又低沉如琴,平日里言语间便常引人遐想,这风雅一点的词一经他口,更似有一股撩人之意。
景琪笑得一脸明媚,而后给自己也斟了一杯那“醉东风”,只是酒尚未入口,人却先偷偷醉了。
年节后,复朝的第一日,朝堂上便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
大理寺卿副使章华雄,以“虽在其位不谋其政”为由,上书弹劾了刑部尚书梁启明。
章华雄当年只是御史台一监察,经亲审五皇子一案后,曾被先帝一气之下短暂左迁,可却因此颇得大理寺卿欣赏。先帝驾崩后,他很快便被大理寺卿容言予,调至大理寺任寺正,如今已升至大理寺右少卿。
炫赫目前的情况,是很明显的外强内弱。铁甲护国,强将辈出,这也是外敌一直不敢轻易进犯的理由。可奈何朝中却人才凋敝,仅有的几个颇有才能的年轻官员,被那些承继祖荫,尸位素餐的老臣,死死地压住,能力与抱负均无从施展。
比如翰林院的李伯衍,便是其中之一。那李伯衍的父亲虽与太傅有些渊源,他本人却是实实在在,靠着头名状元的身份进的翰林院,因此颇有一身不屑与任何人为伍的文人气节,也致使他入朝多年,虽不乏远见和胆魄,却仍只是个从四品的翰林。
那章华雄年仅三十二岁,在一杆老臣中,可谓是年轻气盛,上书之言言辞激烈,毫不留情。“在其位不谋其政”一言,更是扯掉了众多官员多年来的遮羞布,引得朝野上下一阵唏嘘。
章华雄弹劾梁启明,是因为大理寺三月前提交到刑部复审的一宗案件,于月前又被刑部以“证据不足”为由,转回了大理寺。
证据不足?人证物证俱在,何来的证据不足?恐怕是因为事涉朝中正三品大员,而推诿着不肯定案吧?
可章华雄那个性情当年他只是御史台一名小小的监察,从五皇子宫中搜出一本书,尚无证据之下,便敢直接把极有可能承继皇位的五皇子,带回御史台问话,何况一个三品官员?何况如今,他已是大理寺卿副使呢?
得知证人在刑部复审时,受到严刑,恐有性命之忧,而刑部却还拖着,万一证人真给拖死了,那可就真成证据不足了……章华雄一气之下,便直接当众上书,直达天听,以求太后与殿下明断。满朝文武俱在,涉案又重,太后也不好推脱,只得当众审之。
涉案人员有礼部尚书陈文举,工部尚书王荃,刑部尚书梁启明,以及大理寺卿副使章华雄。
太后和殿下一一看过章华雄的折子后,涉案人员已于大殿正中齐齐站成一列,等待着被问话。
太后扫了他们一眼,叹了口气才悠悠开口问道:“陈卿,有民举报你以权谋私,纵子垄断圣都药材生意,其间,还有致人伤残甚至死亡之事,你可认罪?!”
陈文举年过五旬,头发花白,闻言吓得浑身哆嗦,迅速跪地一拜,言辞恳切道:“太后,臣冤枉啊!此乃刁民蓄意诬陷之词!臣为官半生,恪守职责,只求以德配位。教子亦是以‘礼治’为本,孽子虽不堪大用,可向来也极重礼法,定不会如此行事!请太后、殿下明察!”
章华雄闻言,忍不住冷哼一声,嗓音浑厚,历声道:“陈大人!请问陈大人,什么样的刁民会身负千字血书,胆敢直闯大理寺,诬陷朝廷的三品大员?是上赶着找死吗?!她又何以如此寻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