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大航海(七)(2 / 3)
帝国在强盛时期,已经埋下了内战的种子,只需要等待一个契机,一个让所有对帝国暗中不满者敢于明面跳反的契机。
现在之所以没反,不是因为不想反,而是因为不敢反,怕被镇压。
如果哪一天,突然有个强大的将领,打得帝国统治阶层措手不及,让那些早就想造反的人看到了成功的希望,那么,自然就会在短时间内声势浩大。
谁赢,他们帮谁!
有成功希望的造反,他们才愿意帮助,没有成功希望的造反,他们反而要协助帝国镇压反贼,说不定还能捞一点军功。
王勃没有什么建功立业的想法,他虽然也想过做官,但意愿不是很强烈,属于那种,如果你求我做官,那我就做官,满足一下做官的愿望,你要是不主动过来求我做官,那我也懒得去求官,非常随意。
想做官,但不是很强烈地想,只是顺其自然。
洪州都督被他的文采惊讶到了,将他的《滕王阁序》抄写下来,还想挽留他。
不过,王勃婉拒了。
婉拒的原因不是什么淡泊名利,王勃虽然不是很在意功名利禄,但也还不至于淡泊名利,主要是他赶着去交趾探望父亲。
他的父亲,因为发表了一些“亲燕言论”,而被朝廷贬官到了岭南交趾。
王勃生长在大唐强盛时期,所以不会有“慕燕思想”,也从来不会觉得燕国是什么正统。
但是,中原老一辈的士族文人,他们生长在隋唐战乱年代,见证了燕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时刻,亲身感受到了百万大军被燕国杀得灰飞烟灭的时代洪流,当时又流行【燕国正统论】。
因此,诸如王勃父亲等老一辈中原文人,虽然有很多已经转变思想,开始把李唐视为华夏正统,但还有一些中原士族文人,依旧把燕国当作华夏正统,认为李唐是鞑虏蛮夷。
王勃的父亲,只是在一次酒宴上,喝醉了酒,酒后吐真言,提了一句,朝廷应该放开市场,跟燕国和好贸易。
然后,那些政敌们,就趁机把王勃父亲给举报了。
如今“反燕”是朝廷的国策,王勃父亲发表这种言论,无异于是抨击朝政,自然是要被贬官的。
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这是每一个从政者都要牢记于心的。
如果是在汉武帝晚期,有人敢说什么跟匈奴和好,那就不是贬官这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