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犁庭扫穴(二十四)(3 / 3)
东汉朝廷对待边疆百姓非常苛刻,对待中原的百姓虽然也苛刻,但没有边疆那么苛刻,导致东汉百多年时间里,边疆百姓总是想方设法地迁徙到中原,最后的结果就是,边疆大片地区成为了无人居住的荒地,这些无人居住的荒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胡人的栖息地。
胡人甚至不用进攻汉朝,只要等边疆汉人自己迁徙到中原后,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地占据汉朝边缘地区。
河套、河西等地,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胡化,到了汉末时,河套已经看不到汉人了,而河西,胡人数量居然比汉人还多。
东汉朝廷这么做的本意是,把人口都集中到一起,更容易控制,不会在边疆形成大的割据势力,本质上是为了维护中央集权。
燕国并不在乎地方势力做大,反而贵族们害怕中央势力做大,所以,燕国的人口都是越分散越好,不要过度集中在首都附近。
五个小镇只是作为初始人口,他们将自发地开垦农田,并且捕捉附近的土著人等农奴,燕国朝廷还会定期派遣工匠和奴隶们,过来扩大小镇的面积,移民更多人口。
为了鼓励移民开垦荒地,燕国很早就取消了田亩上限,无论是谁,都可以无限拥有土地,土地兼并也是自由的,如果你不小心破产沦为流民,那就是你自己偷懒不努力,这种人,活该卖身为奴。
为了打击懒惰的国民,燕国朝廷严令禁止施舍、救济、赈灾。
各地官员,想要赈灾,需要上报九卿,而且,九卿大概率是不会通过的,只有出现大规模叛乱风险时,九卿才有可能同意赈灾。
“百姓如果在自然灾害中破产成为流民,那么,他们需要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养活自己,而不是总是想着让朝廷去赈灾救济他们,有这种想法的百姓,都是没有良心的百姓,不懂得感恩朝廷!”
“燕国,不养闲人!”
“无论是谁,都必须创造价值,不能天天躺在路边,等待别人的救济施舍。”
“一切的施舍者,搞粥棚救济者,都是在纵容懒惰这种不良风气,大燕朝廷将会严惩这种败坏社会风气的邪恶分子!”
在不赈灾救济上面,燕国与隋帝国的两代皇帝出奇一致。
不过区别在于,燕国不救济,是担心国内会产生好吃懒做的刁民。
而杨坚不救济,只是单纯地舍不得粮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