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锦衣卫版的黄埔军校!(1 / 3)
调将不换兵,这是近代才有的办法。
顾名思义,就是军队换防,以往都是将领和士兵一起调换,这样虽然能防止地方军做大,但长此以往会让军队中的士兵只认将军,不遵皇命,还会浪费巨大财力。
但如果变成了只换将军,但士兵不移动,那这样做不仅能节省财力物力,还能防止将军在军队中威严过大。
当然了,在古代,特别是没有战争时期,这样做也有一个明显的坏处,就是经常性的调换将领,会导致将不知兵,兵不识将,最后军队的配合不默契,让军队战斗力下降。
这点盛长梧也想到了,也和官家说了。更提出了解决方案——就是练将!
只要将军的军事素养能提升,不仅能弥补军队配合缺憾,同时由于将军们的军事素养都差不多,就不用担心某个将军的威望特别高
朝廷为什么要以文制武,归根结底就是担心某个将领的能力过于强大,最后他手下想要进步上位,就不得不撺掇上面的将军上位。
就像宋朝太祖,开局一根盘龙棍(破木棍投军,打着打着就成了将军,最后因为个人能力实在过于强大,导致被手下人推着黄袍加身上位一样。
想要改变这一局面,朝廷想到的办法是以文制武,尽可能的削弱武将的影响力。
但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本朝在对外战争时期,是一败再败。原本西夏只是本朝的手下。
但就是因为本朝对外战斗时,实在过于拉胯,导致身为小弟的西夏看不下去了。
本以为大哥天下无敌,但现在一看,原来就是战五的渣渣!别人打的都那样起劲,我上说不定我也能行。
于是西夏一打,发现自己真的能行!
于是西夏就造反了,还自立为王。
而如果以文制武,再加上调将不移兵两项政策同时施行,今后本朝的军队肯定会被人按在地上随意摩擦。
这几年天下还是偶有叛乱,军队的战斗力不能太过于拉胯,不然盛长梧的成圣计划还没实施,就会中道崩殂!
所以盛长梧和官家建议,要效仿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将军之所以敢造反,就是因为朝廷中其他武将都是他小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与其抑制武将,还不如提升所有武将的军事素养,让大家实力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