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劝王(2 / 3)
“将军以三千人雄渡黄河,不废吹灰之力北定赵地,可见天命临于将军之身。
况且将军称王乃是为了镇抚赵地,这一切都是为了反秦之大业,不是为了个人之私利,将军称赵王之后,赵地安稳。这也是有利于天下反秦之大义。
将军应该也听到过楚地的消息,陈王任命朱正为中正,胡武为司过,监察各个将军们的过失。
将军虽然以义待陈王,然而陈王却不信任所有外出征战的将军,偏信朱正、胡武等佞臣的谗言,已经有不少将军死在了谗言之下。
如若有人回去向陈王报告于将军不利的消息,那些妒忌将军功劳的小人再推波助澜,恐怕将军纵然有张仪苏秦之辩才,亦说不清了。
如此,陈王定然不信任将军,虽然将军有定赵之功劳,那也是白费了。
陈王心中有疑,肯定觉得还不如立他信任的兄弟为赵王,那时将军不仅功劳泯灭,能不能保住性命都是一个不能确定的问题。”
陈馀这一番话说完,武臣整个人已经被带入了陈馀设计好的思维陷阱。
其实陈馀说的这一系列假设,都是以一些捕风捉影的消息为基础,可是他预设的这一切又可以融入楚地本身的政治氛围,让武臣不由得担心和害怕。
武臣沉默了一会,心中不停的想着张耳陈馀两人的话,还是拿不定最后的主意。
武臣心里所顾忌的无非就是得罪了陈胜之后情况,一切发生的太快,他的心理建设还没有打好基础,很多事还没有想通。
陈馀继续出言迫使武臣让他立时做出决定。
“如果将军不称王,那就立一个赵国王族之后为王,推其于前,将军临后,只是这样就可惜了将军定赵之功劳威德,将军之后再欲称王恐难有机会了。
此乃性命攸关之大事,时间紧迫,如若陈王此时再派近臣传命于赵,将军还没有称王以定臣下之将士,那时将士们不得不听于陈王之命,如此,大事便休矣,将军千万不要失了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张耳也随陈馀之声道。
“上天赐予将军之天命,将军如若不取,可能反而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今将军取赵王,上可行大义以安臣民,下可强反秦大业而保自身。
将军如若身居赵王之位,陈王畏惧将军之兵威,必不敢与将军为敌,将军之身家性命皆可安然无忧,否之皆如吾等先前所言,将军有死命之祸,灭族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