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补谋(2 / 3)
蒯通也不客气,坐到了武臣下面的一张案几前,先端起酒樽长饮了一樽。
“将军现拥数万之众,兵峰正威,然赵地之城邑成百数千,将军一定要打了胜仗之后才略取土地,一定要攻破了城池才取城,臣以为如此是不智的。”
蒯通不自然间就把他的自称换成了臣,拉近他和武臣的距离,也表示他诚心为武臣献策,蒯通的说话东郭南在一边看着还是挺佩服的。
“秦人与吾等有深厚之仇恨,不如此,焉能取地夺城?”武臣倒是回答的也简单。
蒯通笑着摇了摇头,“秦灭六国后,天下虽然只存秦国一国,但是秦与民无道,人心向背,将军亦可以说是秦人。同样的,赵地百姓同将军一样也可以说是秦人,然此秦人非彼秦人也。
将军现在是匡行天下大义,赵地百姓也愿顺从将军取大义,只是目前为秦法之威所慑,亦没有归顺将军的机会。”
“如果将军长取先前之策,一定要破城之后再取地,攻城一定会有损伤于城中之民,守城之卒亦多为本地乡民之父老兄弟,这样就会让赵地百姓和将军之间生出嫌隙仇怨。
大军取城之后又多有劫掠,百姓则更加的害怕,心中摇摆不定,这时候秦朝的官员如再施以威逼利诱,那百姓行之所属就不好说了,为了保全他们的家人,他们只能与县令合力共保城池。
如此,将军攻城愈多,下城愈多,百姓就愈加的害怕,就会更加拼命的反抗将军,这也正是将军在黄河北地遇到的困难。
燕赵之地又多慷慨之壮士,先前赵国王族后裔亦蛰伏于赵地,难免会有人会趁机而起。
到那时就算赵地之民与秦为仇不助秦国,也不会助将军。
赵地臣民两难之下,只要有一个有威望的人在赵地振臂一呼,赵地百姓肯定云起响应,那时赵地之民皆属他人,将军能胜否?
恐怕到那时,将军已经占领的城池土地也会起来反抗将军,如此,不仅赵地不属于将军了,恐怕将军在赵国连一块立足之地都没有了,性命亦会危在旦夕。
如果情势有可能变成这样,那将军就不应该坚持先前的策略,不能坚持必胜战而略地,攻得然后下城。”
不得不说蒯通逻辑清晰,说的有条有理,让人顺着他的逻辑分析往下走,自然就落到了他的思路之中。
只要你顺着他设定好的条理思维去往下去想,自然会得出他想要的结果。
但是这样的前提就是确实得站在有理的基础上,又绕来绕去,多添加条件和假设,不然有见地的人一下子就会看出破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