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摇摇欲坠(1 / 3)
清晨,东林书院。
院内,寒风吹絮,竹子清秀挺拔,苍翠欲滴。
竹林前,一位身穿滚边锦衣的少年临风而立,眸子深邃,思索许久。
恰在这时,有位二十余岁,穿深蓝色衣衫的学子走来,他面色清微,问道:“子斐,在想什么呢”。
王仁之眉目微舒,道:“在想自己,面临多数事情时的无能为力”。
蓝衫学子顿了一下,道:“为兄有举人功名在身,同样也有很多事情无能为力,你年纪尚青,才识之高,将来未必不能有一番大作为”。
王仁之转头看向他,轻笑道:“孟舟兄说的这些我都清楚,只怪自己生的太晚,唉…不想这些了”。
又正色道:“这月小会批评的议题是江西流寇盛行,当地官员不作为,与议论辽东都司沦陷过半,百姓如何回迁两题。
孟舟兄有何见解,我二人先开一次小会”。
蓝衫学子字孟舟,姓韩,名正新,王仁之书院好友,隆治八年举人,将门子弟。
韩正新背过双手,思虑片刻,娓娓说道:“先说这江西省的流寇。
江西的前元流寇与当地土匪混淆一起,有剿则跑,或依山林而守,无剿则进,反反复复,官兵疲劳不堪,无力收拾。
朝廷因贼小而不重视,让其安稳发展几十载,现已成气候,据家门所知,盘聚在江西一带的流寇,有兵甲在身的少则三四万,多则五六万。
其马匹更有两三万之多,可以说是朝廷内部的心腹大患”。
“另外,各省的小股农民起义已有苗头,待他们有了足够的经验,下次就不会如此简单的对付了”。
韩正新一口气讲完,喘了几口大气。
一阵梅香传来,王仁之缓缓望去,一边说道:“江西流寇之事我与孟舟所见甚同,关于官员不作为,还是朝廷上上下下共同的原因,已积蓄近百年,只有大刀阔斧、伤筋动骨的改革才有中兴的机会”。
“另外,各省的农民起义虽只有几百几千余人,但以目前的情况,只要有一个大旱大灾的契机,一个席卷上百万、上千万人的农民起义定会出现。
辽东战事与百姓回迁一事便不作拙见了”。
韩正新点了点头,正色道:“虽然历史有证,但我不认为农民起义会发展如此之大,起码这几十年内不会”。
“顺天府的百姓都如此贫苦,其他省份的百姓可以想象,只是我们没有见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