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桑木做成的容器(2 / 2)
“时间就依你,把活做好就是。”王秉正答应了,篾匠才收了定钱。
离开铺子时,王秉正提出要拿一个样坛回去做验证。
“有用您拿去就是。这坛子用鲜活条子编成,干后肯定会有轻微松动变形。”篾匠嘱咐。
“知道了。我拿去试一下,不成也没关系。”
铜牟镇一带的田坡山野荒地上,出产苎麻。当地人用苎麻纺线拧绳外,也会把麻头等下脚料拿来做成一种纸,叫麻头纸。这种纸看似粗糙,筋力却很好,常用来包裹点心食物。
王秉正把样坛拿回烧坊,还买回了一刀麻头纸,然后让顾嫂熬了一盆浓酽的糯米汤。之后,他先用这糯米汤将酒坛内壁涂了数遍,直到手感已经平滑后阴干。又找来鲜猪血和鸡蛋清调成糊,把麻头纸放进去浸湿,分多层糊在酒坛内壁,再次阴干,再用鸡蛋清涂刷三遍。处理完毕,王秉正将酒坛放到阴凉处,使之彻底干透。后将酒坛盛满水,用一高脚凳支着,放在屋檐下观察。连续几天,酒坛外壁一直保持着干燥。王秉正知道,他的荆条酒坛算是做成了。
中秋前夜,持续几天的秋雨终于收住,雨水洗过的天空湛蓝纯净。学馆小院内,一直被阴雨压着的丹桂花香愈加浓郁。
中秋当天,学馆散学,烧坊亦未开工,顾嫂家的下水摊也歇业了。左钧专门嘱咐顾嫂把她的丈夫、儿子叫上,一起好好过节赏月。
那父子俩在左钧父子的帮助下,摊子生意一直火爆,赚了不少钱,一直想找机会答谢左钧父子。中秋当天一大早,他俩就到市场上弄来了野兔、斑鸠,还从涪江渔夫手里买得一只大甲鱼。
到学馆后,顾嫂一家人下厨烹饪。他们知道,给左钧父子送钱送物都不会接受,弄点佳肴补品,可能才是最好的回报。
夜幕降临,学馆小院的桂树枝挂上了灯笼,席桌摆在桂树下。在顾嫂一家人的精心准备下,桌上菜肴异常丰富,就连开过酒楼的左钧也不得不连叹丰盛。
六个人围桌而坐。皎皎明月高悬,月光洒遍学馆庭院,桂树蜡质的叶片如雪霰般闪亮。在清凉夜风的鼓吹下,桂花的清香沁人心脾。
酒至酣处,左钧讲起了酒经。从典籍中的仪狄造酒、杜康造酒,再到传说中的猿猴造酒,借着酒兴,讲了个遍。他讲到了杜康以空桑酿酒,讲到桑木可促进剩饭自然发酵成酒,这不由得触动了王秉正。
在铜牟镇周边,特别是潼江河沿岸,千百年来人们都植桑养蚕。所植桑木,多为高大的乔桑。这种乔桑到一定年限就会退化,长出的桑叶叶张变小,产量降低,蚕农们就会将其淘汰换植。
前次去梓潼和盐亭的途中,沿途就看到有大量桑木被弃。王秉正想,如果将这些桑木做成酒醅发酵的容器,酒质是不是会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