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汽水(4)(1 / 1)
接下来,我家的重资产出场了,是个大铁家伙“压瓶器”。
“压瓶器”有一米高,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个绝对的笨重器具。爸爸把它放在椅子上,不要说,那个椅子还是我小时候的那个“牢笼”。
“压瓶器”的正身说锈迹斑斑吧,不准确,它虽然黑黑的,但是绝对不掉锈,用手摸上去比较粗糙,但是绝对不掉渣,算是个铸铁粗制工具。它还有个场长的把手,这个把手是用来启动压头的,压头的两侧还有两个大弹簧,这个是复位装置。
压屏器可以适当调节高低,因为汽酒的瓶子相对高一点,就需要调高一点。
瓶子封口的盖子是和啤酒一样的金属盖子,盖子里面还有个橡胶垫片。把瓶盖放进“压瓶器”,瓶子放在“压瓶器”的底座上,用力一按,盖子就扣在了瓶子上。
意外总是会有的,有时候用力大了,瓶子里添加的苏打多了,发泡狠了,都会导致瓶子“爆炸”。用力压坏的是物理学,“爆炸”是化学加物理学。
汽酒特别一点,除了压上瓶盖,还需要加上胶套。
胶套是红色的塑料制品,装在一个大号白色塑料桶里,打开来就是一股浓烈的酒精气息。
刚取出的胶套是柔软的,要在风干之前套在瓶口上,因为干了就硬了也收缩了。套在瓶口的胶套很快就风干了。
装瓶、加小苏打、压瓶、戴胶套我都干过。如果小伙伴当时不小心尝到口感咸的汽水,那是我苏打加多了。
当然最后我还学会了“包装”。
汽水和汽酒都是十瓶一扎。瓶子的排列顺序是343。中间是四瓶,外侧的三个瓶子放在中间排两个瓶子的中间,这样结构会更加稳定。
绑扎用的是塑料绳,就是扎“材子”的那种,在距离瓶底三四公分的地方先绕着四周扎牢,然后从中间一排瓶子的某一头第一个瓶子绕道上方,上方的位置刚好是瓶子的脖子(瓶子虽然向上变细,但是瓶口略凸出于瓶颈。在瓶脖子上至少绕上一整圈,然后就从外侧面两排瓶子向中间的瓶口进行瓶口固定,每次先绕过外排的瓶脖子,然后搅一下塑料绳,套在中间相邻的瓶脖子上,一圈做下来后收头打结。
这样的绑扎非常稳妥,也好装卸,整个瓶扎子的上方形成了一个网状塑料绳结构,手一提“网”就拿起了一扎。
爸爸把这些成扎的汽水汽酒,装在蛇皮袋里,装成浅浅的两口袋,每个口袋大概也就装三扎。最后两个袋子的口用一根绳子联合起来扎口,往自行车后座上一放,在口袋靠近自行车的地方垫上纸板和柔软的废旧衣服,就进入了物流环节。
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我家的汽水和汽酒就是最畅销的夏日饮品,这个饮品一直从县城的西侧农村发展到了县城东侧。哪个小商店没有我家的汽水生意绝对是要打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