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统驭术(2 / 5)
驭人术(三:用工惟信,不能偏信
欧阳修说:“任人之道,要在没有疑,宁愿艰于择人,不能轻任而不相信。”欧阳修得话转化成如今的时兴叫法便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有关用工的信任难题,马云爸爸也发布过观点,他说道:“较大的考验和提升取决于用工,而用工较大的提升取决于信任人。”
信任,自然很重要,殊不知康熙帝的观点好像有一些不一样。依据《庭训格言》的记述,他是那样对子孙们说的。
康熙帝说:“为人正直上者,用工虽宜信,然亦不能遽信。”
康熙帝觉得,做为一国之君,在选任人的情况下,尽管理应对常用的人给予信任,但也不能听信。这也是一种衡量,是无上的领导素质。一方面,要信任,让优秀人才能发挥特长;另一方面,要操控,不可以让事儿控制不了。大家看剧《康熙王朝》时,还可以见到,康熙帝即便再信任一个人,也需要在那人身旁安插眼妆,便于及时掌握趋势。
康熙帝的作法,在现代企业中也很普遍。例如:一个老总,选任了一个会计官,自然要坚信会计官的专业性和为人正直,可是与此同时又要必须的监督制度防止会计官贪污腐败。这类既信任又预防的体制,能够防止会计官误入歧途,也不会让事儿无法控制。
\ufffc
驭人术(四:为将之道,以身作则
兵书上说:“为将之道,当以身作则。”
奋勇向前,是管理者的关键素养。古代战争,两军对垒,最开始上竞技场全是带兵的那一个大将。大将强,斗志就上涨;大将弱,斗志就不景气。
做为一代君主,康熙帝自然了解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依据《庭训格言》的记述,他对子孙们说:“朕计安藩服,亲统六师,由中单发兵。”这说的是他率军葛尔丹的事。
康熙帝信心要让葛尔丹顺从,因此就亲帅精兵,他承担推动中单将兵。在进入环节中,发生了粮食作物紧缺的紧急状况,康熙帝规定全部官兵每日只有吃一餐。他不仅规定他人只吃一餐,自身也一样只吃一餐。这就是康熙皇帝以身作则的主要表现。
康熙帝对子孙意味深长地说:“你们遭受我的恩惠当上亲王、贝勒爷、贝子,早已分别分户另居了,仅仅你们应当遵循我国纲纪,安守本分过好你们的日子就可以了。
我假如指令你们去做什么事情,你们理应高度重视我的指令,尽心尽意去做。那样才不会辜负我器重你们而以防被别人嘲讽。”
康熙帝觉得,做为达官贵人,要首先遵循纲纪,率先垂范运行命令,这般才可以让别人相信。为将之道,以身作则,这也是始终不会改变的真知。
1自树威信
做了皇帝的人并不一定是最有威信的人,而一旦身为国主,树立威信又是绝对必要的。比如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位至至尊以后曾经多次到全国各地巡游,每到一地,他都要刻石立碑,碑文写的无非是他身为皇帝的功劳和辛苦。这样一而再、再而三,不厌其烦地自我标榜,其目的无非是要建立自己的威信,在百官和百姓中确立自己不同于他之外任何人的特殊地位,秦始皇的这一举动,在其驾驭臣下方面确实起到了预期的作用。
灭秦建汉的汉高祖刘邦也深知自树威信的重要性,有两件事很能说明他对这一问题的敏感和自觉。其一,刘邦在平定天下以后,有一次在洛阳南宫摆酒设宴,问群臣项羽之所以失天下、自己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群臣各有所答,但都不中肯綮。刘邦自己总结说:“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方面,我比不上张良;在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安抚百姓、给前方战士提供足够给养方面,我比不上萧何;而在率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方面,我更比不上韩信。张良、萧何、韩信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我能任用他们,这是我获得天下的重要原因。”刘邦这番话既直言不讳,又入情入理。你与其说他是在讨论汉得天下的原因,不如说是为了自树个人威信。特别是他巧妙地运用欲扬先抑法,先谦虚地称赞张、何、韩三人,然后话锋一转,那意思是说,他们三个“人杰”都愿意为我所用,那么我的高人一筹不是不言自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