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探访鲁迅先生的足迹——多伦路文化名人街(4)(2 / 2)
巷口的孔祥熙公馆,汤恩伯公馆,白崇禧公馆,也都不开门,也就在外门看看,苏光知道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童年就是在多伦路21号的白公馆里度过的。
踏着青石铺地的路面向里走,小楼林立,各具特色,中西合璧,充分显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特点。
走过了“公啡书社”“多伦文化艺术会客厅”门口还写着“多伦青春集—纪念左联成立92周年”的条幅。可惜都没有开门。
继续前行,看到路旁的绿地丛中不时有名人的塑像,两侧的博物馆、展览馆、古玩字画、书屋文苑、茶室吧廊等成为国内外宾客怀旧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消费的好去处的地方都没开门。
“名人雕塑广场”、“名人足迹路”、“民间收藏馆”、“艺术馆”、“博物馆”。都在那哪?听说在引进上海古玩商店后,又吸引了“藏书票收藏馆”、“苏韵阁”、“筷子博物馆”(多伦路191号、“金泉古币博物馆”(四川北路23弄35号原汤公馆、“南京钟收藏馆”(多伦路193号、“文风奇石藏馆”(多伦路189号等等一批极具个性的民间收藏馆,形成了“文博街市”的主体特色。可惜都看到了门脸,不开门看不到里面。
多伦路上还有一些其他小型私人收藏博物馆包括集报馆、古陶瓷收藏馆等。这条已被评为“上海十大休闲街”的文化街上,拥有全国第一家现代美术馆,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画家与画廊。“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再现了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人文风情,并以独特的文博景观和典雅的文化品位成为上海的旅游热点之一。
这该死的疫情,让这一条文化名人街如今冷冷清清,成了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
走过了名人宣传墙,过了众多名人居住过的景云里,拍了鸿德堂外面,没看出什么特色。拐弯最后看到了街头鲁迅先生和年轻人的坐像,拍几张,旁边还在装修,一片嘈杂声。令人不可久留。
唯一的亮点是看到多伦现代美术馆开门,进去一问,是一个什么外国展,关于失聪的。扫绿码进去,学了几句哑语,看看就出来了。
沿四川北路回走,走了一圈绕回来路,到鲁迅公园里的莹珠阁苏光吃碗小馄饨,徐静中午不吃,买了几个大包子。原路回返。
没想到的是,以后因为鲁迅,内山书店的重开,二人又来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