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朵云书院(1 / 1)
在上海,有个在云端的书院——朵云书院。它在上海第一中心大厦52层,239米的高度。当之无愧是最高书院。
度娘说:朵云书院219年8月入住上海中心大厦。朵云书院旗舰店面积22㎡,整体设计由著名建筑师俞挺主持完成。在设计师眼里,阅读本身是纯粹的,但朵云书院与中国第一高楼的结合,则应略带神秘,再结合窗外的城市风光,俞挺便以“山水·秘境”为理念打造了这间高空书店。南部为“山水”,由书架构成一个个书洞,有好望南角,黄浦江风光尽收眼底。北部为“秘境”,由书架构成一个个密室,有好望北角,三件套另外的俩弟弟陪伴身旁。书籍众多,文创产品丰富,主要是个免费的阅读好地方。虽然两个好望角必须要消费才能进去。
222,1,28,我和爱妻小胖来上海第一站就预约上了参观朵云书院。
一大早,我们就从住地出发,坐公汽,换地铁,在地铁2号线陆家嘴站出来,就看到了著名的:“魔都三件套”(上海第一中心大厦,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实际上上海中心大厦地下大厅可直通地铁站,我们不懂,出来绕远了。
朵云书院1点开门到晚上9点。我们到早了,找到了单独的入口后。就沿着大厦转了一圈。在三件套的衬托下,人显的愈加渺小;但是,人的创造力愈加伟大。看着雄伟的建筑,心底不禁升起民族自豪感。
215年第一次来上海,参加一日游就登上了隔壁的金融环球中心,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当时上海第一中心大厦还未竣工。216年才建成。如今看到了到上海中心大厦顶层上海之巅观光厅要票18元一位。很是期待有机会去看看。小胖却嫌贵不愿去。我也只有苦笑了。
到点去排队,由于是疫情期间,要量体温,看绿码。人不多。陆续来了十几个人,多数带小孩的。很是羡慕上海小朋友拥有这么好的阅读环境。以后又看了许多地方,为上海的文化氛围点赞。
我们第一批十多个人由工作人员带到专门的电梯上楼,坐着世界上最快的电梯,不一会儿,就到了52层。
出电梯,一眼就看到了朵云书院的开放式大堂。我们哪里还顾得上看书,直奔好望南角看风景。看来人同此心,一多半都来排队,我们排了前五。小胖点了两杯最便宜的美式咖啡,进去看风景。
好望南角不大也不小,布置有特色,即有临窗的观光座,也有室内的开放座。窗外正好看到一段浦江风景。临窗坐饮,低头阅读,抬头观景,真是好惬意呀!值得一来!不愧是大众网红的打卡地。
奇怪的是,我们刚进来,就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女老外在座就读,在笔记本电脑上学着什么?刚开门,老外有特权吗?很是羡慕。后来才明白,可能是大厦住店的客人,可以直接进店消费。
拍照打卡,喝完美式苦咖啡。穿过书洞,又去了北角,凭消费小票入内。好望北角看不到江景,就看到隔壁两兄弟,内有餐吧。可供消费。出来看看秘境,犹如迷宫,很好的阅读安静空间。有许多文创产品值得购买。可是囊中羞涩,还是留下遗憾吧!到了书店,不看书,可以忍。不买书,那是不行的。不顾小胖的反对,本想为儿子买套书,天不遂人愿,一套书不全,五本就有三本。店员帮找也不全。无奈在小胖得意的脸色中遗憾离开。
出来已到了中午,走到不远的东昌路渡口,花2元渡江,对面就是外滩。沿外滩走到了南京东路步行街,吃碗馄饨,坐地铁打道回府。
苏光是个书迷。从小就喜欢看书,上小学就开始看《少年文艺》《儿童文学》,8年代初上初中后赶上了文学大发展杂志大流行时期,省下早点钱去买杂志。全国各类杂志买了上百种。大型的《长城》《十月》《清明》《花城》《收获》那时一元一本,买不起,就借着看。像《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小说林》等等杂志几乎期期买。成了当时报刊厅的常客。最喜欢上海出版的文学类杂志《萌芽》和生活类杂志《青年一代》。各省出的杂志也买了许多。最喜爱的是成都出版的《青年作家》,从创刊号买起。可惜的是,创刊号连同五六本杂志借了一个高中最要好的同学。没想到那个同学没有还。令苏光惋惜好久,后来,那个同学去上技校,不学好,还找苏光借过钱。当时苏光高考失利,最痛苦时,还是把作临时工的一个月工资8元借给了他。1988年的8元也是一笔巨款。也没还。还失联,最后听说骗同学钱进去了。令苏光难过好久,以后再不借钱和交朋友了,受伤害了。
但是,书籍成了苏光最好的朋友,甚至是爱人。无数噩梦醒来失眠的夜里书籍陪伴着苏光对抗着抑郁的侵袭。在字里行间引导苏光在抑郁的黑暗中寻找光明。鼓舞苏光在坎坷的人生路上挣扎前行。正如国父孙中山先生所说:不可一日不读书,不读书就活不了。
逛书店也是苏光的最爱。于是有了上面的上海朵云书店一日游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