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边陲山村的大年(2 / 2)
即使是高一开始我家只有我和爷爷过春节,我也会被带出去当挡箭牌,爷爷有他的朋友圈,一大早上放完鞭炮,就出去玩了。大概是我高中开始,情窦启蒙了,姐姐们叫我出去的时候,我还会借口说看见同学了,过去玩玩,留空间给情侣们。
26年后,镇上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好多奶茶店,情侣们可以腻在奶茶店一整天。曾经约会只能坐路边小吃摊上吃小吃,吃酸嘢,酸嘢是我们特色,用青瓜、青木瓜、番石榴、包菜等等泡酸水里,吃起来酸酸甜甜辣辣的,很爽口开胃。
大年初一出去玩只要六点之前回到家就行,六点之后要祭祀祖先上香仪式,家里人不能呆外边,大不敬。祭祀完就是晚饭了。白天里的禁忌全解脱了。
大年初二,我们山村有必须回娘家和娘家亲戚的习俗。我早上代替我爸招待姑姑们回娘家吃饭,下午代替我妈去外婆家吃饭。我们回娘家要带礼品,很朴素,一家亲戚两个粽子一长条猪肉,或者两个粽子一只鸡,或者两个粽子一只鸭。摆完祖宗香案,晚上回来都会回礼,有的收下肉,退回两个自己包的粽子。有的什么礼都不收,换上自己包的一个粽子退回来。就是亲戚间的互换物资,走人情,认脸面。
我姑姑每年需要去三家,我妈每年需要去7、8家,最高峰是我曾经陪我妈去了2多家,光粽子都搬不完,拐了弯的亲戚只要出嫁那几年去一两次即可,只需要带一个粽子带上全家人去认脸。
每去一家都给主人家孩子和亲戚孩子发红包,当然我们小孩也收到回礼红包,所以红包流进我口袋呆了十几分钟,就又回到了妈妈手上,以此往复,喜悦和失落交替着,坚持走完2多家亲戚。脸是肯定不认识的,但总算完成了一年最重要的仪式。
我外公生两个女儿三个儿子,每个儿子女儿两三个孩子,所以外公家每年初二特别热闹,十几个小孩跑来跑去。每年外公都攒了几天的鸡爪鸭爪鸡脖鸭脖鸡翅鸭翅鸡腿鸭腿鸭头,通通在初二那天用油炸了给我们吃,这是一道带有外公印记的专属菜肴,谁都没有这份疼爱和心思,这份对小孩的呵护。
小孩多就很容易争抢,我们也不例外,十几个小嘴巴能把外公家的小木楼给闹掀翻了。好在每年都这样,闹过一天就没事了。
我们山村待客都是清水火锅,小的时候是铜边炉,烧炭的。后来生活变得更好了,就换成了电磁炉,不用买碳抢碳,不用烟雾缭绕。
我还记得小时候有大哥哥们自己烧炭的事情。砍几块生木头,挖个大坑,烧热大坑,然后盖上一层土让火变小,把生木头盖上去,烧一会儿,等表皮烧着了,盖上一堆树叶,然后盖上厚厚的土层,只留一个排烟口。大概闷着烧了一个晚上一个白天,就彻底灭火了,把土封牢,过几天就可以开封挖碳。当时就觉得烧炭是一件特别神圣的大事,特别难理解的事,但看到成品,只会觉得不可思议。
吃火锅,一是亲戚实在太多,流水席煮火锅更方便,即吃即走。二是冬天太冷,菜容易着凉,流水席人来人往,不容易短时间结束,火锅一直都是热腾腾的。后来我们为了简化这仪式,我结婚后回娘家,只喝一口酒就完成了,现代人不干农活饭量小,消受不起2多家的实实在在火锅。
到年初三初四就算是半过完了,因为要赶着种玉米播春种,也因为这几天还没送节,不算过完春节,每天都有黄道吉日,婚嫁系列。一直到农历十五元宵节,才彻底消停,准备出去打工的行囊。一年就这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