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薯条港与南线的近况(4 / 9)
不过这次却不一样。
听闻这次管理者罕见作出了明确指示,方长心中也不禁对一会儿的会议生出了一丝好奇。
距离会议还有一些时间,他没有急着去市政厅那边报道,而是在这座他们亲手建立的聚居地里慢悠悠地散起了步。
或许等他走到了市政厅,不用等那位来自曙光城的总督先生开口,他也能猜到管理者的指示是什么了。
如今游戏中的时间已经到了8月初,正值雨季的百越海峡时晴时雨。
往往前一秒还是艳阳高照,下一秒天上便飘起了瓢泼大雨。
不过那雨却并不让人讨厌,雨过天晴的薯条港就像擦亮了的玻璃,里里外外都透着一股令人心旷神怡的清新。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如今的薯条港已经初具规模。
随着港口的完工,大量水泥、钢铁、砖头等等建材以及施工设备都剩余了下来,港口市政厅干脆签署了一份改善居民住房的文件,通过主动补贴的方式鼓励当地居民将那些手工搭建的独栋小木屋,改成了混凝土结构为主的三层楼小洋房。
这一方面自然是为了薯条港的市容,一方面则是为了预防海啸和地震,毕竟原来的木头房子只能将就着用用,不过更多的还是为了提振当地经济,放长线钓大鱼。
毕竟只有当那些幸存者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把用不上的楼层租出去,或者用沿街的一层做点小买卖什么的。
对于地广人稀的薯条港来说,土地可以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了。
发生变化的不只是当地幸存者的家,同样变化巨大的还有他们家门前的路。
原本那些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的泥巴路,如今也全都替换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
说到这水泥路,也是颇有一番讲究。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百越海峡的道路维护成本相当高昂,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适合套用曙光城的办法来建造聚居地的。
不过就在不久前,联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根据对在当地采集到的生物样本以及清泉市母巢的研究,研发出了一种名为“活性水泥”的生物质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奇特的自修复属性,能够从表面的生物质摄取能量和养分,在物理意义上维持作为基底的“结构材料”保持原有形态。
做个形象但不恰当的比喻便是,那些附着在材料上的微生物就像一只只缩小版的寄居蟹,而活性水泥的孔隙便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壳”。
为了保护自己身上的壳,它们会主动出击对抗那些试图破坏混凝土结构稳定的生物因素,并且用自身作为黏合剂来维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
该项目的发起人正是联盟生物研究所薯条港分所的负责人陈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