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搞事·其五(2 / 7)
“我大汉自高祖立国至今,已辉煌四百余年,别国他邦,无不称臣纳贡,这之中,有先武皇帝北击匈奴之功,亦有儒学治世之劳。所以,我们拍卖会的第一件宝物,便是儒学的经典《诗》、《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等十三部书籍各二十套。”
说完转身一一揭开托盘上的红绸,露出托盘上躺着的书册。而十三名青年亦行至舞台边沿,轻轻翻开托盘上的书籍,其上字迹清晰,文字排列极为工整。一时间,上层的各个单间都躁动起来,不少人为了看得更为清楚,扶着栏杆,探出身子。
这个年代,商人与士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是地位?
错了,是知识。
虽然西汉初期,高祖与武帝都实行非常多的抑商政策,例如高祖禁止商人及其子孙为官,禁止其穿着名贵服饰,乘坐车舆,武帝把盐、铁、酒等收归官营,算缗令及告缗令等等。
可时至今日,这些早已成了一纸空文,不少士族行商贾之事聚敛财富,亦有不少商贾之家的人才出仕为官。
这当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徐州麋家。
可以说,在汉末,只要你是个人才,诸侯们可不会太在意你的出身。
想成为人才,自然需要学识,这个时代,获取学识最便捷的方法,便是拜师与看书。
麋竺的弟弟麋芳,便是此次拍卖的客人之一。下邳城破后,麋家便成了首个附从陈家投降的豪强,麋竺别驾从事史的官职便被曹操留了下来。而麋家作为徐州的大商家族,这样的大买家,曹子恒自然不会放过。
眼见众人反应热烈,曹子恒便让众青年带着书往一众单间门口送去,方便众人察看。
“书,诸位都看过了,这些典籍的内容皆经过兖州大儒的校对,并无错谬。在下亦向诸位保证,其余的19套经典与诸位看到的无异,现在,这两百六十套儒家经典将一起拍卖,起拍价一百金。每次加价,不能少于一金,请喊价。”
拍卖会的规则,早在一月前公布在县府的门口,在场的皆是各地有名的大商人,即便是不通汉文的胡商,亦有翻译在旁,众人对拍卖的规则早已了然于胸。
无需片刻,这些书籍的价格,便飙到了四百金。随后,参与竞价之人,便只余中山大商张世平、徐州麋家以及一位来自幽州汉商。
“四百八十二金第一次,能一次集齐所有儒学经典的机会不多矣,不管留给家族后辈,还是送人,都是体面之物。错过这次,不知要等到何年月。四百八十二金第二次,学识就是力量,一个家族的崛起靠的便是子弟的学识,一把百炼刀亦需万钱,一册两金不到的儒学经典实在非常便宜……哦,天字二号单间的客人出价五百金……”
听到隔壁的出价,坐在天字一号包间中的麋芳随即对书籍熄了心思。对于已经有了出仕之人,半只脚跻身士族之列的麋家而言,以五百金购买如此之多的书籍,除了送人外,并无太大用处。
且刚才查看书籍,发现内里文字不管大小距离,皆是相同,压根不像抄录所得。想起关于这位二公子的传闻,怕不是机巧之造物。往后,这些书籍绝不值当这个价钱了。
最终,书籍并未落到天字二号单间的张世平手中,被幽州来大商人以五百五十金的高价买走。苦寒之地的幽州,这可是极其难得的稀罕物。
汉商之间的争夺战,看的一众胡商们大呼过瘾。亦为汉商的一掷千金的豪迈所——嗤之以鼻。几张破纸就出这么高的价格,脑子被马尿淋过?
书籍这样的东西,他们是不敢兴趣的,可汉人制作的刀剑,便为他们所向往。接下来的拍卖品,便是三柄胡刀,传闻皆是削铁如泥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