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天人合一(2 / 2)
“何意?”
富弼手指着上面又指着曾公亮和韩琦解释道:“天人感应!”
富弼说的没错,以司马光为首的御史言官们正因执政派们蛮横而又直接的手段搞得焦头烂额时,长江下游的灾情让他们看到了翻盘的机会。
俗话说的好,多做多错,不做就没错。执政派们作为执政一方,不可能什么都不做直接摆烂。而御史言官这一派别相当于在野党的性质,执政派的任何作为都可以是他们炮轰的对象。更何况在中国古代君主制的体系下还有儒家思想中天人感应这一说法。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对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之一,也是对中国历代君主统治最大的影响之一。董仲舒指出了天意和人道的依存关系,用人类的思想去界定已然存在的自然现象,然后再用自然现象投射人类社会的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
其实天人感应最重要的是后半句,也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最想强调的是“君权神授”。这一理念抛出了帝王之命受制于天的宏观定义,使得君主执政的法理基础上升到空前的高度。因此在中国,从汉武帝后的所有朝代都要抓着儒家不放,都要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执政理念。这是一个朝代,一个君主的执政基础和法理依据。而天人感应是君权神授的基础,是一切帝国的统治依据。
当陈胜喊出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时,其意义就在于给了百姓一个直接反抗统治阶级的借口,让武装反秦具有合法性,为打破统治阶级的社会垄断提供了法理基础。
而当君权神授概念深入人心后,百姓就会开始怀疑反抗统治者的合法性,毕竟帝王的位置是老天爷赏的(受命于天,自己就是胆子大敢于和人皇斗,不过却不敢和比人皇更高的“天命“去斗。
因此,君主的一切行为,即使不合理也变得合理了,比如横征暴是上天旨意,穷奢极欲也是上天旨意,穷兵黩武更是上天的旨意了。如果沿袭历史规律来看,百姓可能无法忍受艰难的生活,把起义当作宣泄愤怒、打破阶级的突破口。然而董仲舒的人感应,君权神授却消除了这个隐患,这种思想几乎影响了整个封建社会,为了巩固统治,历朝历代都贯彻这一思想,直到辛亥革命前才有所突破。
不过就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百姓也需要得到满足,当天命令隐忍的百姓都无法忍受后,他们仍然能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为了杜绝这种情况,董仲舒又于是又让天意成为了限制帝王的枷锁,比如陈胜吴广起义动摇秦朝是天意,项羽灭秦是天意,彗星示警是天意,这些行为表明了上天其实是有在监督帝王的,这种行为起到了安抚百姓的作用,对提高百姓的忍受能力有重要作用。
不难看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既加深了帝王执政的合法性,又用天命给予了对方约束。而后者才是董仲舒这些儒家传人们最为想要强调和看重的。
那以政事堂为首的执政派们就想要推翻这种思想,加强相权对帝国影响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他们也是儒家思想的传播者,也是这种理论体系的受益者。他们一切的所作所为都不能脱离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大框架。他们所要争取的只是政治利益和权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