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春秋古字(1 / 2)
老家伙皱着眉,在手心里微微掂了掂:“有两处奇怪的地方,一是字,二是这分量。这些都是古字,比秦篆还早,但这几个字的用笔风格差别很大,不像是同一国家的字,你看前面这几个,笔画粗放,布局随意,但写意潇洒,应该春秋时晋国、郑国和中山国那几个诸侯国惯用的字,战国时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家诸侯的字跟这个字也跟差不多。但后面这两个字,线条匀称,工整规矩,布局相对严谨,但略显呆板僵硬,这是典型的东周王室和燕字的特点。行家可以通过字的书写风格判断封泥和印玺的出处和年代,但这一方封泥上,有两种形制的字,这太不寻常了,没见过,好奇怪。”
小白龙沉思了片刻,又问:“那这些字是什么意思?”
老家伙一字一顿的读着:“守宫翎……嗯,这个字……看不清啊,磨损的太严重了,看不清了,后面这两个字是,嗯……是躳……和完,躳完,哦,明白了,这是个信券。”
(注:躳gong读工
“信券?”小白龙还是一脸懵懂:“那是什么?”
老家伙指着上面的字说:“躳在这里是假借字,躳是身,周时雅言身和信同音,所以躳就是信。完是埢的假借字,埢券两字同音,所以这个完就是券。躳完,意思就是信券。春秋时常用躳完表示信券。”
见小白龙还是不懂,老家伙接着耐心的解说,他家几代人作假,假不离真,所以作假者对真品的研究往往极其深入:“说文解字说,券,契也。信券就是信玺,券就是玺的别称。”
“哦,那这个就是一方玺了?”小白龙这才懂了。
老家伙不高兴的说:“怎么还不懂,这个不是玺,而是这上面的字是用一方印玺印上,封泥的时候,是要将绳结封住的,同时在封泥上留下文字或印记,代表是谁封的,是哪个官府的公函,或是谁写的信。那时候的陶器上也常用玺印印文后才烧,烧出来的陶器就知道是哪个衙门官署的了,当然还有一层作用就是物勒工名。封泥这种古制,在魏晋后用的越来越少了,太麻烦,现在纸越来越容易得了,谁还用简牍啊,所以封泥这东西现如今没什么人用了,恐怕会的人也不多喽。”
尹盛问:“这上面写的守宫翎……还有这个不认识的字,是不是代表这是守宫翎什么封的泥?”
老家伙点头:“一般来说,是的。”
独孤秀盯着看,突然说:“不是守宫翎,是守宫令和羽。就像你说的,这几个字布局随意,令和羽字刻的太近了,看起来就像翎了,所以正确的念法应该是守宫令羽某躳完,这个人叫羽某的人,官职是守宫令,这是他的信券。”
“对呀,是守宫令,守宫令,嗯,汉代的守宫令是专职封泥的官,这倒是或许是个线索,”老家伙赞赏的看着独孤秀:“不愧是小白龙,对,是这么回事,我怎么没想到呢。只是可惜这个羽什么的,羽后面这个字实在看不清了。”
独孤秀指着两边的纹饰问:“这两边是什么意思?这是月亮吗?尤其是这边这个,是字吗?”
老家伙皱眉摇头:“这边的像是新月,但新月又少个角,不知道什么意思。至于这边这个嘛,也让人看不懂,像画又像字,但古字本来就是画,画即是字,字就是画,这个像龙字,但这个字跟春秋时各诸侯国的龙都对不上,比如齐国的龙字这么写,比这多一笔,楚国的龙字,也不对,不认得。汉代鸟虫纂也不是这么写的。”
独孤秀皱眉说:“只可惜本朝没有守宫令这个官职,如果还有干这个的,倒是可以去问问。”
“虽然没这个官了,但我倒是可以给你点提示,”老家伙一副山人自有妙计的得意:“我恰好知道有个地方还在用,你有机会可以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