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找到了(2 / 4)
毕竟光刻机需要的技术实在是太多太杂了,以目前宏源集团的研发,想要将光刻机研发并生产出来,还要太长的路要走,即便是和国内其他的光刻机厂商合作,张潇也没有太多的把握。
但是张潇更清楚,现在光刻机新一代的研发遇到了瓶颈,从现在到新一代光刻机有三年的时间窗口,如果不能在这三年里完成新一代光刻机的研发和生产,那么以后想要再光刻机领域有所建树势必需要付出更长时间的努力。
即便是如此,张潇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毕竟张潇很清楚光刻机如果要想研发成功,仅凭宏源集团本身是难以成功的,势必要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但是在此之前,邀请林坚加入公司,是张潇首先要做的。
想到这里,张潇又对袁敏开口问道:“张如金呢,找到他了吗?”
“找到了,他现在和人在沪市准备创办企业,我得到的消息称他们是准备从事芯片生产行业。”袁敏开口说道。
张潇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他虽然知道张如金会在今年回到国内建厂,但是他没想到还是迟了一步,张如金作为晶圆厂的建厂达人,张潇很清楚他的价值。
张如金的价值在于他在晶圆厂设备的调试和制程工艺方面,而这也是一個晶圆厂最大的难点,毕竟这涉及到芯片的成品率,而芯片成品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晶圆厂的生产及利润。
不过张潇也知道,无论是光刻机还是晶圆厂,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的,而且很多时候并不是有钱就可以办到的。
不过现在这个时候,国外的光刻机厂对国内并没有太多的限制,第二条生产线的光刻机就购买于倭国的尼康。
但是张潇更清楚,光刻机作为整个集成电路制造最关键的设备,其设备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微电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电话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智能机出现之后,对于芯片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性能也要求越来越高。
而国内现在的光刻机研发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说到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缺少资金投入,毕竟在国外先进光刻机随便购买的时候,自主研发在很多人看来实在是太傻了。
不过张潇也知道,只有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才是正确的,任何的捷径走多了都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
光刻机技术研发没有弯道,或者说,任意一项高端科技的研发都没有弯道,一项高端科技技术的背后,是一条完整的高端产业链,完整的高端产业链背后,是完善的基础工业设施和教育体系带来了人才积累。
在张潇看来,目前国内已经完成了基础工业设施的建设以及教育体系的搭建和人才积累,但是在完整高端产业链方面,还有许多仍然需要改进的方面,更别说通过高端产业链进行的高端科技技术研发。
在高端产业领域,还需要去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这也是张潇希望在国外成立研发中心的主要原因,不仅可以帮助宏源集团招揽科研人才,更可以通过研发中心学习并了解国外的先进技术。
“行,我知道了,你将他们的资料发到我的信箱里,我随后看过后再做决定。”张潇沉思了一会儿后,才对袁敏开口说道。
“老板,你找他们两个是为了什么?林坚是一位在微影界颇有名气的人,而张如金却是在德州仪器任职了很多年,擅长晶圆厂的建设,这两人有什么联系吗?”袁敏对张潇特意让他找这两人感到了疑惑,此刻忍不住开口问道。
“我想邀请他们加入宏源集团,毕竟他们都是难得一见的人才,宏源集团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才加入。”张潇笑着开口说道,对于深层次的原因张潇并没有多说,毕竟很多事情他没办法解释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