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篇 凤凰山上凤凰木,叶如凤羽花如冠(1 / 2)
我是从港台歌曲中,知道有一种植物叫凤凰木的,我觉得它只生长在南方,因为我没在北方见到过,也没有听北方的歌手唱过;我想象它是开红花的,因为孟庭苇唱的《凤凰木》说到“红红的火焰开满了山谷”。
虽然已有多次去南方的经历,可竟然没有注意到这种树,直到219年春,我到佛山小住时才见识了它的真容。佛山有个旅游景点叫祖庙,祖庙边上有个叫“泥模岗”的公园,我是在那儿发现这种树的。那个公园很小,但花木不少,其中一棵大树上挂着标牌,上写“凤凰木”。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凤凰木,我兴奋异常,不由上下打量:它遒劲的枝干四向伸展,如张开的巨伞,二回羽状复叶如大鸟的尾羽,一片葱茏。仰望树冠,细碎的树叶在天幕上晃动,如同明月下斑驳的树影,不知是不是因此,香港人也称它为“影树”。
略有遗憾的是,枝头没有开放的花,只能见到球状的花苞,无法见证“红红的火焰”。据xsbn热带植物园的网站介绍,凤凰花、木棉花、火焰花并称“热带三把火”,而且一般文章中提到凤凰木也着重描述它的花,所以我觉得,只有见识了凤凰木的花,才算真正见识了凤凰木,而眼下的凤凰木还没有开花,让人很不甘。
没想到半个月之后,我和老伴去新加坡旅游,在那儿看到了开花的凤凰木。我们是在从机场去酒店的途中看到凤凰木的,树上的花红成一片,彤彤如燃在黑夜里的火,非常醒目。之后我们游览新加坡滨海南公园时,又近距离地观赏了这火一样的花。它的萼片是红的,花瓣是红的,花蕊也是红的,所有的红都非常浓烈,如果硬要比喻,就像调重颜色的中国红。它的五片花瓣中,中间旗瓣略大,上有黄色或白色条纹,其它花瓣的下部,隐约可见黄色的亮斑,使得它们在晃动中有了更强的燃烧感。
9天之后,我们去香港旅游时,又在九龙公园见到了凤凰木,花开得也是如火如荼。
“凤凰”是中国特有的神鸟,“凤凰木”也应该是中国的原生树木,可它竟然不是,《中国植物志》说它“原产马达加斯加”。
一种非洲岛国的树种,是怎样来到的中国?为什么会有一个中国化的名字?有种说法是,葡萄牙人于清代将它带到澳门,栽在凤凰山,所以就叫了“凤凰木”。
有人还提供了依据——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初刊于1848年中记载:“凤皇花(注:凤皇即凤凰,树叶似槐,生于澳门之凤皇山。开黄花,经年不歇,与叶相埒;深冬换叶时花少减,结角子如面豆。今园林多植之,或云洋种也。按《岭南杂记》,金凤花色如凤,心吐黄丝,叶类槐。”从“开黄花”、“吐黄丝”这些特征看,它并不像豆科凤凰木属的凤凰木,而更像豆科云实属的金凤花。据说缅甸有开黄花的凤凰木,但1992年才传入中国,种植的还很不普遍,肯定与凤凰山上的“凤皇花”无关。所以,我觉得仅凭这个依据,不足以支撑上述的说法。
在翻阅资料时,我倒找到了更有力的证据,我国著名树木分类学家陈嵘在1933年出版的《造林学各论》中的记载:“凤凰木为落叶乔木,原产非洲,分布热带全部。自海通以来,传至我国广东,今各处竞栽植之。……广东之栽植凤凰木,系自鸦片战争以后,或云在明季已有输入。澳门有此树十余株,约在百龄以上。盖葡萄牙人与中国通商最早,澳门为最初中葡互市地点,此树或即由葡领南洋地方移入。”此证据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提到澳门有百年以上的凤凰木老树,据此推算,在十九世纪上半叶澳门就已引入了凤凰木。有了这个证据,吴其濬的说法也有了可能,那就是凤凰山上既有凤凰木,也有金凤花,二者很相似,吴其濬就把它们混在一起说了。
准确记载凤凰木引入时间的是台湾出版的《杨氏园艺植物大名典》,书中说:“1897年由马达加斯岛寄赠引入台湾;1898年福羽氏由日本寄赠;194年亦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