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释义(1 / 1)
首先解释“异世”两个字,异代表不同,时代可以不同,人物可以不同,风景可以不同,甚至心情也可以不同。这是一部长篇小说,我想记叙一些不同的人物,他们不同存于一个时代,但各自都有自己的独特人性光辉,有着自己强烈的情感,这些人有男有女,也不在一个时空,或生于古代,或长在现代,或存于未来,因此这就是他(她)们之所以“异″的地方。
下面再解释“三叠纪”,这是迄今两亿多年前地质上的一个纪元,它的命名是由19世纪一个叫弗里德里希的人提出来的,因为这个时期的岩层是由白石头、红石头、黑石头三个颜色的岩石叠加在一起形成的,因此叫它三叠纪。那时候地球上已连续下了数百万年的大雨,冲刷着这一块完整的盘古大陆,它也被叫做古冈瓦那大陆。它被两亿多平方公里的古海洋包围着,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交替,菊石出现了,然后恐龙、哺乳动物相继登场。气候湿润而炎热,这时还没有人类,可是有人会问:“那你为什么要写三叠纪呢,连个人都没有,可你要写没有人、没有主角的小说,你是怎么想的呢?″别心急,我亲爱的读者朋友,我想我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了,那时候虽然没有人但是有“神”,当然这个神是带引号的,通俗的理解就是:外星人。不要慌,您不要看到外星人就以为这又是一个俗不可耐的科幻故事或者穿越故事,实际上它的精彩程度会大大超出普通人的认识。具体的说,这部小说的主角是:情感。
情感起源于意识,这种意识现在人类已多少有了些不同于旧时的理解,知道它是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的,或者有更激进一些的学者会认为:意识是先于物质而存在的,这世界是先有意识而后有物质的。这种说法放在过去是会被批判的,是被指唯心主义的。但我们现在也没有理由去推翻它,去说它就是错的呀?
正如某智者说的: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牛顿、爱因斯坦甚至杨振宁在晚年都认为世界上肯定是有造物主的,他可能不是人形的,但这个世界不是凭空出现的,它这么精密,设计得这么巧妙,数以兆亿计的天体悬挂着、运动着,每个天体都被一只无形的手安在最合适的位置,有规律的运转,互不碰撞又互相吸引,这难道光用巧合就能解释的通吗?这难道不是造物主的精心杰作吗?模拟理论表明,我们的整个现实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假象,它为伪造像“外太空”这样的东西提供了最简单的基础。在这里,空间被“渲染”过,正如我们周围的其他环境一般,运用了同样细心细致的手法。恒星、卫星、行星与小行星皆为人造物。这甚至可以说明我们为何是唯一被证实了存在生命的星球的原由,只因其模拟设计师(无论是谁)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不同的外星物种,据此解释我们称之为“地球”的数字生物群外的生命。
时光荏苒,我们年轻过,成长过,并且也终究会老去。每个人都象印度恒河沙数里的一粒沙,经不起光阴的洗礼,面对逝去的韶华,三叠纪时就已叠加了万古宇宙洪荒的情感。人类只不过是情感的附着物而已,或者也可以换种说法:人类是情感的宿主、意识的载体。如此而已。光束的双缝实验就很说明问题。人的意识很可能并不属于人类,人只是意识的归纳者、接收者、发布者、实施者。所谓科学的尽头是神学,意识的所有者是量子而非人类。你应该听说过著名的光量子的双缝实验,当有人观测时,光通过缝隙时体现出粒子态,打在墙壁上是点状的,当没有观测者时,光就体现出波状,打在墙壁上就是线状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量子是有意识的!当有观测者时,量子就关闭自己的意识,当观测者走开,量子才会打开自己的意识。因此可以证明两件事:一、意识的所有者是量子。二、意识是排他而自由的,他不欢迎外界的打扰,不受任何物质的支配,意识生而自由,人类实在太渺小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也确实是非常浅薄的。人类生存的地球和整个宇宙相比,就像一滴水和整个海洋相比。量子理论之所以被传统科学界难以接受,在于量子理论太玄幻了,跟神学非常相似。量子叠加、量子坍塌与因果理论高度相似,而量子纠缠则与心灵感应完美契合,量子双缝干涉,证明了量子是有自我意识的,万物是由无数个量子组成的,既然每个量子皆有独立的意识,则万物亦有独立意识,进而完美地证明了万物皆有灵,是有灵魂的。
既然万物有灵,那么人类以及爱情也不例外,所以情感上的心电感应就好解释了,你的心思他瞬间就明白,这不光是接触时间长的结果,更好的解释是你和他之间的量子群纠缠,你们已在电光火石间交换了量子信息。
这也是《异世》这本书名的由来,在三叠纪白、红、黑三色石的堆积下,情感在异世孕育,世间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在三百万年洪荒大雨、球状闪电的加持下,形成了电真空的空间与时间的储备,就象录像机录制好的卡带一样,在合适的时机下,大自然就会启动播放。于是历史上各色人等,或高明或普通,或勇武或木讷的人物都会走马灯般在天幕远处呈现,这也正是海市蜃楼的原理。原先的人不懂,机械而古板的认为它是大气折射的产物,可是这却解释不了为什么在那些景物里会出现古代的盔甲人,为什么会有古代的建筑?而这些士兵与建筑物在现实中是找不到原形的,他们只产生并活跃在历史里。
历史是一枚可可爱爱的红豆,就像唐代诗人王维形容的那样: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你可以任意去打扮它、戏说它,可它的本质却永不会变,它实质上就是这枚红豆,别人改变不了的。真相只有一个,而面具却可有无数的嘴脸。
为了正本清源,我们有必要认识历史,不仅要认识有人的历史,还要认识无人的历史。在那段历史里没有文字可以记载,只有这些一层层堆积着黑白红的石头无声的证明着,就象法国的三色国旗一样,有着它特殊的蕴义。法兰西共和国国旗颜色中的蓝色代表人民,白色代表秩序,红色代表自由,即革命群众。雨果在一篇文章(1849年交代自己多变的政治立场时曾说:“我支持红、白、蓝,支持三色,换言之,我支持人民、秩序及自由。”当然,在这里只是借喻,法国的国旗并不神圣,而地球的历史才是庄严不容亵渎的。
在各不相同的异世里,我们走在泥泞的雨景中,我们会听到宛如天簌般夜莺的鸣叫,我们看到也听到它们用力拍打翅膀抖散雨滴的声音,芦苇在湖面中一节一节的拔高,我们鼻子闻到芫芜、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的清香,我们碰到了那手持篮筐美丽纯洁的姑娘,她急切地向你打听她的心上人的消息,她别的不知道,只晓得这个人住在斯卡布罗集市,于是你知道我们已来到了历史,我们已采得了那颗红豆。
故事是史前的,可是却有两位主人翁,一男一女,他们是夫妻,至于叫什么名字,我先卖个关子,先不在这里说,确切的说,这与一位有大爱的天神有关,大家可在本书第二章里自行觅到。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爱情都是值得歌颂的。不出意外的话,故事的主人,男的、女的,都会是年轻人,他们有朝气,而不是那些老气横秋的少年老人,女的会叫作“小敏”,男的先不说,你们可以把他想像成自己。当年金庸先生在写《倚天屠龙记》的时候,把张无忌的出生地设定在冰火岛上,这岛人烟稀少,只有张翠山、殷素素、谢逊三人,实属苦寒之地,但和张无忌的大陆之行比起来,这冰火岛实是无忌心中温暖的圣地,这里有妈妈的慈爱,有父亲的仁厚,有义父的谆淳教导,比富庶但却尔虞我诈的中原要好千倍、万倍。我在这个故事开头写的也是这样一座岛,充满温暖、充满爱心的岛,除了男主人、女主人、他们的孩子外,还有一只可爱而特别的猩猩,它会游泳,会在水中呼吸,它会照看人类的孩子,极富爱心,这里先不剧透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个故事。
人类在宇宙中是一个渺小的存在,人在每个异世都有投影的,就象万花筒的镜片一般,每个侧面都不相同,就像张国荣先生唱到的一句词:你会识得我的哪一面?
好了,不多说了,希望大家喜欢这个五彩斑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