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公民第三章:龙珠惊变(1 / 2)
半月之后,几人再次汇集一堂,庆贺乔迁新居。现在教师的收入增加了很多,加上资历教龄,月收入也有小五仟多块。校长自不必说,八千是少不了的。几个人去看过,那一片专为全县教职专门建造,独门小院简装房,两层小楼,永久产权,旁靠湿地公园,依山傍水,风水很好,在这小县城市也算是绝无仅有,大家廷满意。不过代价也是有的,每户必须拿2万自筹费用,加上财政拔助款方能房产买断。大家合计下一咬牙,三家互通有无,全款拿下。至于要再装修,只能慢慢来。毕竟,教师工资上调才两三年,有的家庭已经是倾尽所有,所图的就是以后晚年有保障,有房了,儿女面前才硬气!
许杰自从接了玉佩,就挂在颈上,未曾摘下。戴上后感觉却很是玄妙,有一种暖暖的气流进入胸口,缓缓散入身体,几十天下来,本看来弱蠃的身材居然壮实很多,父母看在眼中,乐在心头。毛媛丽素来在熟人面前是大大咧咧的,看过许司杰的变化,惊讶连连,说这小子咋越来越完美,真是有鸭的夲钱。几个学究哪能不懂,当场就笑喷了。许杰知道是捡到宝了,这龙形珠佩绝不简单。他也没说破,私下里问国开平,老校长只说玉可养人,他贴身戴过两年,倒是身轻体健,爬十级台阶气都不喘。传说绝世美玉甚至可使死物身体不杇,但是没人见过。其中奥妙,恐怕只有制作了这龙珠的人才清楚。
回到家,许杰和许龙章开始讨论国姓来源,想从中找点珠佩的蛛丝马迹。
从现在的百家姓上看,国姓"部分出自姜姓,以官称为氏。据《左传》载,西周至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公室宗族世代为辅国正卿,故以国为氏,此支国氏为姜太公的后代。另一部分出自黄帝姬姓,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载,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之子公子发,字子国。子国的儿子公孙侨字子产,在郑国执政三十多年,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子产的儿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国氏。
总的说来,国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其中因官为氏者远比血缘世系者为多,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三百五十四位门阀。国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广韵》一书中引用《姓苑》上的说法,认为国姓是姜太公的后代。《姓氏考略》上也有同样的说法。而《元和姓纂》一书中则另辟新论,认为,郑穆公子发(字子国,他的后人以王字为氏,亦称为国氏。
此外《姓氏考略》上还提及,又卫与百济大臣八姓都有国氏。由此可见,国氏姓源复杂,目前中国人中姓国的人家要想找到自己属于那个支流,困难很大。
从文字考究,国姓似乎和龙珠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有关系。不过有个秦字,是否和蠃政秦始皇有关糸?讨论走入了死胡同。而祀字似乎和上古祭祀有关。再加上国开平女儿的那半个龙珠上又有巫山二字,十有八九一定和巫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糸。
实际上,巫山源于巫咸山的神话传说。民坊间以故事口传,说巫咸山乃古时一个土医。他经常自己上山采药,给百姓防病治病。无论是大病小病,还是疑难杂症,经他一诊即准,药到病除,有时不用药也能治好病,人称“神医”。
曾有一农夫患冷疾多年,三伏天要穿皮大衣。农夫喝辣汤,盖厚被,出汗欲病除,却无济于事,后经多方打听,求巫咸山医治。时值十一月,巫咸山令农夫坐在石槽中,用凉水从头顶泼下,泼至七十瓢时,农夫发冷颤抖欲死;泼至八十瓢时,反见热气从头顶冒出达二三尺高;泼至一百瓢时,巫咸山才令人烧“热温床”,盖厚被,良久汗出,顽疾痊愈。
江南一青年,咽喉红肿溃烂,脓血如注,多方治疗,毫无效果,病情如故。后遍访名医,求巫咸山救治。巫咸山问其饮食习惯,知其喜吃鹧鸪,便叫他每天嚼食生姜,待他将一斤生姜吃完,疾病痊愈。原来,因鹧鸪好吃半夏,半夏之毒积累于鹧鸪肉中,而生姜有解半夏之毒的功效,故药到病除。
尧帝后期,由于他年老和过度操心国事,常常头昏眼花。一天,突然昏倒,眼闭口开,痰热内涌,大汗不止,面色苍白,中风虚脱,太医束手无策,成为国民的忧心事。消息传到巫咸山耳朵里,他带上当地的土特产天麻前往,将天麻蒸给尧帝吃。不到半月,平肝息风,和气通络,豁痰淤窃,回阳固脱,大病痊愈。巫咸山以其鸿术治好了尧帝的病,成为一代医师,后被分封到原籍做官;死后葬在南陵山上,隋朝时去掉“咸”字,改名巫山。“巫山”由此得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