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9.各有不同(1 / 5)
169、各有不同
老朱家的相处之道,哪怕散播诸天,似乎也没有出现偏差,隐没一旁看戏的青龙刘浩也不觉任何违和感。
朱元章这个皇帝有着非常鲜明的人格。
作为一个从最苦难之中行走过来的皇帝,作为一个做过乞丐,当作和尚混饭吃,一步一个脚印,完全白手起家的皇帝。
他至始至终都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底层百姓的出身。
他有一句话:我本淮右布衣,奈何天下加焉。
更多的还是在浸提自己不要被高高在上的无上权力给迷晕了双眼。
不可否认,历史上的朱元章也有着底层百姓独有的‘小民意识’,这里的小民意识,也体现在他坐上皇帝宝座之后,从一开始就想要将自己未来的后代安排好,想着让他未来的后代们过上无忧无虑的富足生活。
明末上百万朱姓皇室就是最好的例子。
可他也清楚,旁系永远都是旁系,一旦让旁系得到财富以外的权力,很大可能就会威胁到皇权。
故而,他又给予了诸多限制,比如只给予钱财,钱财之外的一切都和这些王爷们无关,甚至于切断了他们可能的上升通道,造成了大大明帝国将王室子弟养猪一般的存在。
可既然朱元章将大部分子孙都这般处理,又为何要将朱棣几个儿子坐镇边疆?
这里头,可不仅仅只是朱元章对帐下武将的不认可,比如担忧他们造反之类的,他不清楚朱棣这样在边疆有兵有权的王爷更危险吗?
哪怕朱元章将皇帝宝座传承给朱允炆之时,做了无数安排,哪怕朱棣造反有着很多幸运促使他的成功,都不能否认,朱元章在其中势必考虑过这一丝可能性。
换言之,朱元章大概率在临死之前,就已经想明白了继承自己皇帝宝座的孙子很可能坐不稳江山。
既然如此,给别人还不如给自己的其他儿子?
甚至于这里头最可能得逞的朱棣,也同样在朱元章的预计之中。
他看到明史之时,更多的还是恼怒而非暴怒。